一、洋蔥小菌核病的危害特點
1、洋蔥小菌核病發病適溫l5℃,在20℃以上發病受抑制,春季和秋季多雨年份發病重。連作地塊,低洼易澇地塊,土壤酸性、粘重、透水性差的地塊發病趨重。氮肥施用過多,植株易感病。
2、開始發病時,僅葉片先端變色,逐漸向下擴展,致使植株局部或全部枯死,僅殘留新葉。剝開病葉,里面產生白色棉絮狀氣生菌絲,病部表皮下散生黃褐色或黑色小菌核,大小0.5~7毫米。
二、防治洋蔥小菌核病
發病初期,用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35%菌核光懸浮劑700倍液,或50%菜菌克(腐霉利·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5%菌威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等藥劑噴霧或灌澆,隔7~10天1次,連噴2~3次。
清除田間病殘體,深耕土地,不用病殘體堆制土雜肥。發病嚴重的田塊不種蔥類和大蒜,合理輪作。加強栽培管理,平衡施肥,避免氮肥施用過多,強酸性土壤需施石灰。雨后田間及時排水,灌溉時適量澆水,不可大水漫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