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悶棚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進行,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簡單、效果好。利用兩茬作物種植的間隔期,或結合換茬的整地施肥進行,殺死基施有機肥中的病菌。
1、整地施肥。結合精細整地施入農家肥,可提高和維持地溫,消毒效果更好。地整好后做壟或做高低畦,使地膜與地面之間形成一定空間,有利于提高地溫。
2、灌水。土壤含水量與消毒效果密切相關,含水量過高,不利于提高地溫,含水量過低,殺菌效果不佳,以田間最大持水量60%時滅菌效果最好。
3、藥物處理。把氯化苦注射到畦內,每50平方厘米挖一個穴(深10-15厘米),每穴注4毫升,然后蓋上地膜。在密閉大棚前對棚內物體表面噴施一次殺菌劑和殺蟲劑。
4、密閉大棚,利用大棚膜和地膜進行雙層覆蓋。據測定,悶棚期間溫室內溫度可達52℃以上,地表下10厘米處最高地溫可達70℃,20厘米處可達45℃,殺菌率可達80%以上。絕大多數病菌如菌核病、立枯病、黃萎病、疫病等病菌不耐高溫,經10天左右熱處理即可殺死,而根腐病、根腫病和枯萎病等土傳病害,分布在較深土層中,必須處理30-50天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另外,建議大棚蔬菜騰茬后,對棚內進行藥劑消毒。如防治真菌性病害可選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噴淋;也可用根腐寧或惡霉靈500-1000倍液噴淋或按每畝用藥3-5公斤拌適量細土均勻撒施。防治青枯病、軟腐病等細菌性病害,可選用80%水合霉素10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3000-5000倍液或絡氨銅適量噴淋。用這些藥劑進行土壤消毒應在播種前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