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肥料發展狀況各有千秋
李彥介紹,目前全國有1500家肥料廠家、實際生產能力達1000萬噸工,眾多類型的肥料發展狀況各有千秋。
緩控施肥料的發展有兩個方向,包膜型和抑制劑型。以包膜尿素為主的包膜型緩釋肥料有硫包衣和樹脂包衣兩種。目前我國包膜尿素的生產量約 100-200萬噸。化肥抑制型的緩釋類肥料,該肥料是在氮肥中添加以尿酶抑制劑、硝化抑制劑等抑制氮素在土壤中的轉化而達到的緩釋目的統稱為“穩定性肥料”。目前我國穩定性肥料年產量估計約為100萬噸實物量。國內市場上流通的各緩釋類肥料主要配制為含有緩釋氮肥的摻混肥。
生物肥料有以下幾個種類。菌劑類:即每克產品是含2億以上微生物的制劑;生物有機肥類:即肥料中每克含0.2億個活體微生物;復合微生物肥料: 即每克肥料中除含有0.2億個活體微生物外還含有植物所需的養分,養分含量一般在6-25%之間。目前我國有生物肥料工廠650家左右,菌劑類年生產量約 100萬噸,生物有機肥約300-400萬噸,復合微生物肥料300-400萬噸左右。我國生物肥料年產量總計約800-900萬噸。
復混肥料的生產呈現高濃度化,養分含量在40%以上,以尿素-磷銨-氯化鉀系列為主,有部分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系列產品多用于果樹、花生等。整體進度及方向上通用型復肥向專業型發展,高塔高氮型復肥發展飛速,配方型復肥廣泛開展摻混型,復肥進展緩慢,尿素熔融噴漿、氨化、塔式造粒發展迅速,盤式、簡易滾筒造粒變化不大。
存在的問題
集中度低 復合率低 缺標準
肥料在生產中存在諸多問題。首先生產規模集中度不高,合成氨企業共472家,平均規模14萬噸,其中249家生產規模小于8萬噸;有磷酸裝置的企業共90多家,80%生產規模小于10萬噸;復(合)肥企業共4400多家,產量30萬噸以上的僅200家。
其次復合率低。我國化肥復合率32%,發達國家65%-75%,由于我國有追肥的傳統,理想的復合率為60%。我國目前主要的問題是提高化成或半化成肥料的復合率,隨著我國農業生產規模的提高,簡單的復配最終應列為施肥方法中的問題而非肥料生產問題。
功能性肥料的標準亟待制定。功能性肥料是指具有除植物營養和培肥土壤功能以外的特殊功能的肥料,適合于特定的土壤和植物,且不以特殊功能為主要目的。
單就山東省而言,肥料行業同樣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氮肥產能過剩,利用率低,亟需發展新型氮肥;復合肥能耗高、專用性差;緩控釋肥生產成本高;有機肥養分含量低、肥效差,煤炭腐殖酸類有機肥還存在生物活性差的問題;微生物肥料存在有效活菌數低、貨架期短的突出問題;水溶肥料同質化嚴重、科技含量低、針對性差;土壤改良劑原料來源復雜,存在潛在環境風險。
發展新方向
硫包衣尿素成新寵
盡管肥料行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可喜的是,行業里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方向值得我們研究借鑒。
出現了尿素新產品。比如大顆粒尿素,大部分尿素企業都選擇要大顆粒尿素;還有加穩定劑尿素,加尿酶抑制劑、多肽等,幾乎所有的尿素生產企業都生產所謂的多肽尿素;包硫尿素比較少,僅2-3個尿素企業生產包硫尿素。
目前技術最成熟、產銷量最多的是硫包衣尿素。它是大顆粒尿素包被12-16%硫磺外涂石蠟或高分子聚合物而成。含氮量30%-31%釋放期30-90天。做成BB肥在小麥、玉米和棉花上使用。
還出現了一些復混肥新產品和新技術。如高氮復合肥、硝基復合肥以及多效復混肥等。復混肥的普通造粒技術逐漸被其他新技術代替,像高塔造粒技術(20-30家企業)、氨酸造粒技術、積壓造粒技術以及尿酶融等。
緩控釋肥同樣涌現出新產品。目前市場上主要的緩/控釋肥類型有硫合樹脂改性硫包膜尿素、樹脂包膜控釋肥、無機包裹緩釋肥料、脲甲醛肥料、穩定性肥料、摻混型緩釋肥等6種。
緩控釋肥料新產品的特點鮮明。這種肥料既可以降低膜材料成本,開發環保型膜材料,又創新緩控釋肥料的類型,降低肥料成本如腐殖酸尿素等,同時可開發專用型緩/控釋肥料,并發展多功能型緩/控釋肥。
李彥所長說:“在現代農業條件下種子、化肥和農藥是支撐糧食生產的重要基礎。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的創新需要在基礎理論、生產技術、合理施用等方面深入研究與配合。只有在強有力的肥料生產體系保障下,我國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的基礎才能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