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化肥行業發展迅猛。尤其是在氮肥、磷肥方面的成績更為突處,貿易模式也從進口逐漸轉為出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際市場。直到08年以后,隨著氮肥和磷肥的外貿量的逐年猛增,政府開始以出口關稅的形式加以限制。而作為化肥的核心,"氮、磷、鉀"缺一不可。中國可稱為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大國,但對鉀肥的巨大需求,實難做到自給自足。國內鉀礦資源的缺乏以及較低的產能,兩方面因素使得農業生產中超過半數的鉀肥用量需要進口,無形中給我國糧食生產增加了不安全隱患。
如果按農業部門推薦的氮、磷、鉀施肥10:4:3的配比計算。考慮到氮肥的年施用總量會在6000萬噸以上。那么,鉀肥年需求量也應該超過2000萬噸。而由于前文中所提到的國內資源不足、產能過低,加之大量需要進口,況且國際鉀肥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因此,國內整體需求受到明顯抑制,年需求量僅需1000萬噸左右。即便如此,我國目前每年鉀肥產量也只能達到400-500萬噸,而且還是在經過"十一五"計劃擴產之后。另外,根據來自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分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08年底,全國已探明的氯化鉀存儲量為3.64億噸,僅占全球氯化鉀總儲量的2%左右,且以液體礦為主。大概有95%分布在西部的青海柴達木盆地和新疆羅布泊北洼地。而我國目前大規模開發的僅是品位較高、易開采的晶間鹵水鉀資源,折純后的氧化鉀儲量僅為0.8億噸。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缺鉀問題在短時間內極難解決。
國內鉀肥產能供小于求,依靠進口似乎有些受制于人。由于國際鉀肥市場壟斷局面較為突出,在剛剛結束的中國與俄羅斯BPC 公司下半年鉀肥大合同談判中,國內中化、中農等大公司免強將下半年進口到岸價確定在 CFR470 美元/噸(現金、提前裝卸折扣 20 美元/噸,與上半年相同),合同總量為60 萬噸。而且,我國未來與加拿大APC公司的鉀肥進口合同也已簽訂為470美元/噸。此價較2011年上半年的400美元/噸到岸增漲了17.5%。但中方卻表示無能為力,畢竟俄羅斯及加拿大依靠其全球資源占有量,對鉀肥定價擁有絕對話語權。表1中顯示了我國歷年進口的鉀肥量。如果2011年下半年按470美元/噸的到岸價進口氯化鉀,我國則至少需要支付168.4億元人民幣,這可謂是天價了。
表1、歷年氯化鉀進口量統計 |
時間 |
進口量(萬噸) |
2003年 |
623 |
2004年 |
718 |
2005年 |
883 |
2006年 |
705 |
2007年 |
941 |
2008年 |
514 |
2009年 |
198 |
2010年 |
524 |
2011年 |
600以上 | 面對國際鉀肥市場的強勢漲價,中國更有理由向鉀肥"宣戰",積極發展本國的鉀肥產業,并研發新技術以適應國內低品位氯化鉀現狀,同時解決貧礦無人開采的問題。另外還要繼續擴大現有氯化鉀企業的產能。據統計:西部大開發戰略進行的十余年中,已將青海鹽湖鉀肥的年產能從100萬噸增加到了250萬噸的規模。而在"十二五"計劃中,國家也經進一步加快新建100萬噸氯化鉀裝置,最終將提升到350萬噸。但對于氯化鉀1000萬噸的年需求量而言,還需要有關部分加緊部署后期工作,這也是保證中國糧食生產的頭等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