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麥地膜覆蓋技術主要是通過地表覆蓋地膜,保墑節水,提高地溫,從而使旱地小麥獲得高產、穩產,分地膜壟蓋溝播膜際栽培和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兩種。
地膜壟蓋溝播膜際栽培技術是一種田間半封閉保水栽培技術,技術要點:1.小麥收獲后立即進行淺耕滅茬,伏前深耕納雨,立秋前細犁帶耙。2.施足底肥,集中底施。3.在播種前半個月左右起壟蓋膜。可采用機引或畜力起壟、鋪膜、播種一次完成的作業機械,也可人工畜力先起壟蓋膜,然后以雙行畜力播種機播種,壟距50~60厘米,壟底25~30厘米,壟高10厘米,壟頂呈弧型,壟上蓋膜,兩壟之間種植溝30厘米播種,行距20厘米,種兩行,地膜兩側壓緊實不留口,并在壟膜上隔3~4米打一土腰帶,以防大風揭膜。4.選用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粒重、豐產性好的中稈品種,一般抗旱性較強的水澆地中水肥品種可選做旱地地膜栽培的品種。5.播種期比當地露地栽培推遲5~7天,播量適當降低。6.播后加強越冬期間的地膜保護,防風揭膜,防人畜踩膜,雨后松土防板結。
地膜全覆蓋穴播栽培技術的整地、施肥、品種的選用、播期、播量與壟蓋膜際栽培技術相同。不同的是不起壟,平鋪地膜,采用打孔穴播,每公頃45~60萬穴,每穴4~6粒。目前生產上選用的穴播機可覆膜、打孔、播種一次完成。地膜用幅寬140厘米,厚度0.007毫米的聚乙烯微膜,每幅播7行小麥,行距20厘米,穴距10厘米,幅間寬20~30厘米,播種深度3~5厘米。播后每隔2~3米土打一腰帶,隨播隨打。播后及時查苗補種,幼苗期生長遇到穴孔錯位時要及時掏苗,掏苗后孔旁壓土保持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