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于閉幕當日晚間發布的會議公報九次提到食品安全,提出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九次提及食品安全 要求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成為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一大關鍵詞。2600余字的會議公報,共九次提到“食品安全”一詞。
會議強調,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必須正本清源,首先把農產品質量抓好。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會議指出,食品安全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要把住生產環境安全關,治地治水,凈化農產品產地環境,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要形成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更為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使權力和責任緊密掛鉤。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來,新一屆政府對食品安全頻頻施以“重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強調要建立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5月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加大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懲治力度。而《食品安全法》目前也正在修訂中,新法擬將提高違法成本,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的經濟處罰力度。
在食品安全管理趨嚴的大背景下,我國農藥行業面臨的是更加嚴峻的挑戰。制度的建立迫在眉睫,新華網對此評論稱:“多年來,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新一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用四個“最”字為食品安全戴上緊箍咒。從源頭上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因農藥使用不規范而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屢屢曝光,本身就已經使農藥“妖魔化”現象日益嚴重,因此對于農藥生產加工方來說,更應當對生產加工過程中容易造成食品污染的環節給予足夠的重視。行業的自律固然重要,制度的建立、完善與執行更是牢靠的保障,不可或缺,因此,新農藥管理條例的出臺被大家寄予了厚望。如何在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同時確保食品與環境的安全,做到可持續發展,是每一個農藥人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