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旱防澇
無水等于無肥,如果水分不足,棉株就會產生大量的乙烯,導致棉鈴早衰和脫落,所以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這一時期0~40厘米土壤含水量要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55%以上,只有這樣棉花的各項生理功能才能正常運行。若低于這個指標就要澆小水或隔行澆水,切忌大水漫灌或浸泡,以保持棉田排水暢通,避免出現過多積水而影響根系活力。在防旱的同時也要注意秋雨過多對棉花造成的澇害,要及時做好清溝排水工作,以保養根系,減少爛鈴。
二、中耕松土
雨后或澆水后的棉田,地面板結,通透性差,根系活力下降,可用畜力淺中耕或人工鋤地(松土宜淺不宜深)來破除土壤板結,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進棉花根系生長,同時結合松土,進行培土壅根,可有效增強棉花的抗倒能力。
三、根外追肥
充分利用葉片的吸收功能,進行 葉 面 噴肥,以彌補根系吸收養料的不足,提高葉片的光合能力,從而提高棉花成鈴率。重施花鈴肥,以滿足棉花結鈴時對養分的需要;補施桃肥,棉花成桃時對鉀肥需求量多,由于消耗了大量養分,不少棉田出現了缺肥早衰的現象,如不及時補充養分,難以實現秋桃蓋頂;適時噴肥防早衰,8月至9月上旬,每隔5~6天,噴施一次1%的尿素水,重點噴施于中上部葉片背面,晴天在下午4點以后噴施,陰天可全天噴施,切忌在氣溫高、光照強時噴灑,以免噴后水分蒸發過快,濃度驟增出現燒葉現象。
四、及時整枝、推株并壟
主要是去除棉株下部老葉和空棉枝,并打掉棉枝群尖。對于枝葉繁茂、密度偏大的棉田還應在雨后趁土壤濕潤時采取推株并壟的措施,即將相鄰的兩行棉花推并在一起,呈“八”字形,使并在一起的棉花兩側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起到通風透光、增溫降濕的作用。
五、防止貪青晚熟
棉花生長后期因為群體過大、氮肥施用過多、過晚、棉株生長過旺易造成貪青晚熟,晚秋桃增多,導致棉桃不能正常開裂,影響棉花品質。對晚熟棉桃應噴施乙烯利溶液進行催熟,應在“寒露”至“霜降”前后、平均氣溫連續3天在20℃以上、80%以上棉鈴達40天以上時噴施。
六、科學治蟲防病
要重點做好黃葉枯死病、棉鈴蟲、棉蚜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黃葉枯死病是一種營養不良并伴以缺鉀的一種生理性病害,棉田缺乏有機肥、瘠薄及干旱等都能發生此病,可采用補施鉀肥及葉面噴肥的方法進行防治;棉蚜蟲、棉鈴蟲等害蟲都具有較強的抗藥性,防治時注意混合用藥和輪換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