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無疑是2013年農藥界最受關注的產品。自2013年年初開始,42%百草枯母液價格就一路飆漲,報價從16000元/噸連番漲至目前的30000元/噸左右,漲幅高達87.5%.盡管價格高企,但市場供應依舊緊張,有價無貨的局面從9月起持續了三個月。
業內普遍認為這與百草枯水劑禁止生產規定有關。根據農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12年發布的第1745號公告,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銷百草枯水劑登記和生產許可,停止生產,僅保留母藥生產企業水劑出口境外使用登記,允許專供出口生產。2016年7月1日起停止百草枯水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
自1745號公告發出后,百草枯生產廠家就積極研制水劑以外的劑型以應對未來"國內無百草枯水劑"時代。國內廠家研制的百草枯新劑型集中在可溶粒劑和可溶膠劑(包括膏劑)。
據統計,截至2013年9月,國內百草枯水劑替代劑型正在登記的達186廠次,其中百草枯可溶膠劑(包括膏劑)的登記廠次為84個;百草枯可溶粒劑(含水分散顆粒劑等固體劑型)的登記廠次為93個。
目前國內已經獲得登記的有兩種劑型,分別是山東綠霸的50%可溶粒劑(即顆粒劑)和南京紅太陽的20%可溶膠劑。綠霸的50%可溶粒劑于2013年11月8日獲得臨時登記,有效期為1年;紅太陽的20%可溶膠劑于2013年9月25日正式獲得登記,有效期為5年。
與水劑相比,顆粒劑攜帶方便,易于溶解,造粒工藝也相對簡單,大大減少了誤服的機會。但顆粒劑對生產設備要求非常嚴格,據華星化工產品經理鮑偉介紹,由于生產顆粒劑需要先將原藥烘干,再做成噴霧、造粒,在生產過程中很容易飄逸,造成粉塵污染,因此生產過程對廠房要求很高。為避免對廠房周圍環境和生產工人造成毒害,需要對廠房進行全封閉,生產盡量自動化,生產工人需要穿防護服,如此一來生產成本將大大增加。
可溶膠劑的外觀呈膠體狀。據了解,與水劑相比,可溶膠劑流動性低,無飛濺性,吞咽困難,同樣降低了中毒和誤服的可能性。同時,該劑型水溶性較好,入水成膠狀,經簡單攪拌后,可迅速溶解。據悉,盡管該劑型已獲得登記,不過離大規模生產和大面積推廣還有一段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