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棉在即,多大密度更利于棉花高產、穩產、高效益?根據對國欣繁種農場規模化植棉高產經驗的總結和廣大棉農的高產實踐,植棉專家劉春臺進行了多點調查測量計算,結果表明:在黃河流域棉區中上等地力的多數棉田,收獲密度每畝2500—3000株更利于實現棉花高產、穩產、高效益。筆者認為這是當前的適宜密度。
(一)為什么適宜畝2500—3000株?
1、比較適應當前的管理技術水平。一般勞力容易管理,比較省工省肥,不需要太高的化控和整枝水平。視品種特性和棉株長勢可不留瘋杈,缺苗處和地頭地邊留1—2個瘋杈也可。
2、對各種氣候類型有較強適應性。多雨年份不會因棉田蔭蔽造成被動,干旱年份也不會因棵小而長不滿棉田;比較適宜棉田機械作業和充分利用土地、光、熱、氣資源;鑒于近年極端天氣頻發,從密度設計上提高適應性,利于早熟、穩產和防災減災。
3、出現高產的機率高。
(二)適宜密度依據是什么?
1、受黃河流域棉花有效生育期制約,單株有效鈴以18—20個為宜,這樣可減輕單株結鈴負擔,較易實現;能達到畝5萬—5.5萬有效鈴,按平均單鈴重5—5.5克計算;易于實現畝產子棉275—300公斤。這既發揮了棉株個體生育優勢,更發揮了棉田群體生育優勢,這是二者較佳的協調結果。
2、在高產結構上,應主攻畝鈴數和單鈴重并重,不追求過高畝鈴數,以免降低棉鈴素質和整齊度,有利于規避風險;國欣棉等不少推廣品種,在提高鈴重上都有較大潛力,如措施到位,早秋桃鈴重并不降低。根據對國欣農場三年來的數據統計:
畝收獲株數2868株,單株有效鈴17.85個,畝有效鈴51194個,單鈴重5.92克,畝實產296.5公斤。按測產計算平均畝產為303公斤,與實產十分接近,說明以上調查數據是較準確可信的。
在土壤肥力較高的清河農場平均單鈴重6.2克,單鈴35粒、單粒子棉重0.177克;肥力中等的靜海基地單鈴重5.51克,單鈴32粒、單粒重0.172克。
(三)適宜密度怎樣配置?
一般情況下: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按畝3174株留苗,收獲株數可保證2800左右。具體地塊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但不宜低于畝2500株。
在高肥地鈴重潛力較大,單株有效鈴17—18個即能實現高產;在中肥地單株有效鈴需達到19—20個。雜交棉單株結鈴潛力較大,宜采用適宜密度下限。
(四)留苗少有何弊端?
1、旱年發不起棵來,行間空隙大,土地不能充分利用;
2、增加單株結鈴負擔,易降低鈴的素質;
3、肥料一旦供不及時,影響秋桃蓋頂,上部空果枝多;
4、容易多留果枝、晚打頂,影響棉鈴整齊度,無效鈴增多,造成晚熟,加大風險。
(五)什么條件下可多留苗?
1、地力差或砂性地,稈細葉小,發不起棵來。
2、有較高的化控把握,壯地或多雨年保證棉田不蔭蔽。
3、在上述情況下,畝收獲株數可達3000以上,大行距可縮小到80厘米、株距28厘米,以畝3600株為上限;這樣可進一步降低單株結鈴壓力,少留果枝,縮短生長期,規避后期風險。
(六)怎樣保證密度?
1、—播全苗。
2、缺苗地采用借苗技術,莫將稀就稀,小行間和株間都能采用借苗法定畝;實踐證明,在七成苗的棉田也能使收獲密度達2500株以上。
3、壯地大行上限為95厘米、株距上限為35厘米,以免造成被動。不提倡大行1米、穴距40厘米種植法和留苗法。
(七)單株宜留多少果枝?
在適宜密度下,一般留12個有效果枝即可,忌推遲打頂。
晚打頂的主要弊端是下部棉鈴進入發育盛期,爭奪養分,影響上部果枝發育,極易形成空枝;除非是肥力很高的棉田,棉株很難同時滿足上、中、下部生殖器官發育對速效養分的需求。
及時打頂是保證上部棉鈴不少、不小、不晚的重要措施之一(還要配合追施蓋頂肥)。在棉田常見到提前失去頂尖的棉株,果枝上成串結鈴,就是因下部尚未結鈴、棉株沒有負擔之故。有人擔心打頂后易出瘋杈,可用化控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