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老是掉葉子怎么辦?
最近好多人問,杜鵑花掉葉子怎么辦?
引起杜鵑花掉葉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水 肥不當。
主要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杜鵑花的根系纖弱,怕早、怕澇,也怕大 肥。 如澆水不足或漏澆,會引起葉片萎蔫下垂,嚴重時葉尖枯焦,葉片和花蕾大量脫落。 若澆水過多,土壤長時間過濕,會使根系窒息腐爛,易導致下層老葉發黃脫落,嚴重的葉幾乎脫光。 施 肥過濃或施人未腐熟的生 肥,會使植株受到 肥害,輕者葉片變黃,葉尖枯焦。 枝梢干縮,大量落葉,重者整株死亡。 一旦發生 肥害,要增加澆水,使 肥料從排水孔流出,必要時,要翻盆換土。
2)水土偏堿。
杜鵑花喜歡微酸性的疏松土壤,如果盆土偏堿或長期澆灌偏堿的水,必然會影響根系對氮、鐵等元素的吸收,導致植物缺鐵等而引起葉片黃化。 為了防止因缺鐵而引起的黃化病,可到化工商店買一小包硫酸亞鐵(俗稱黑礬)。 用一個水缸浸泡成紅揭色,每天用0.2%的黑礬水澆灌,葉子就不會發黃甚至枯干脫落了。 此外,也可在澆花用水中加幾滴食用米醋,也能增加土壤的酸性。
(3)缺素黃化。
當植株缺鐵或缺鎂時,都會引起杜鵑花葉脈脈間失綠,但葉脈仍為綠色;缺硫時,也會導致幼葉發黃,嚴重時發白并傳至老葉,可通過葉分析和土壤分析確定缺乏何 種元素,然后補充相應的元素。 平時以缺鐵最為常見,只要葉片變黃就認為是缺鐵所致,但有時也并非如此。
(4)根系吸收不良。
各 種杜鵑在同一環境條件下,由同一人養護管理,有的品 種易黃化,如“新天地”、“大紅雙套”等,這就與植物本身吸收功能及環境適應能力有關。 特別是在夏季氣溫高時,黃化表現尤為明顯,秋涼后大都有所好轉或恢復綠色。 雖然表現癥狀與缺鐵相似,但補充鐵對其沒有作用。 對這類黃化現象就要采取保根、護根的措施。 越冬時要保持較高的溫度,夏季高溫時要遮陰,并對周圍環境噴水降溫,保持良好的通風,促進植物根系生長發育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