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蟲是一種地下害蟲,是叩頭蟲的幼蟲。幼蟲長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為害禾谷類、薯類、豆類、甜菜、棉花及各種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幼蟲能咬食剛播下的種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發芽,如已出苗可為害須根、主根和莖的地下部分取食有機質,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齊,還能蛀入塊莖和塊根。近些年,由于禁用“六六六”,減少深耕作業,麥田金針蟲在許多地方的為害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耕作粗放,秸稈還田腐熟不好的地塊。防治方法如下:
首先防治金針蟲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深翻和精細整地,特別是麥收后及時翻耕可以殺死部分害蟲,有條件的地方也可輪作倒茬或水旱輪作。利用金針蟲成蟲趨光性,于成蟲發生期在田間地頭設置殺蟲燈誘殺成蟲。在化學藥劑防治可采用藥劑拌種、撒毒土和生長季節的灌根等方式。拌種可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異柳磷乳油、48%毒死蜱(樂斯本),按藥劑-水-種子1∶40∶400的比例;土壤處理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畝200~250克、20%甲基異柳磷乳油每畝200~250克,或用5%甲基毒死蜱顆粒劑每畝2~3公斤、5%辛硫磷顆粒劑每畝2.5~3公斤。拌細土25公斤播前撒施耘地或順壟條施;冬前和小麥返青期發現金針蟲為害造成死苗時,要及早進行灌根。可用40%辛硫磷100~150毫升兌水50~75公斤配制藥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