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種業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優良品種選育和推廣水平總體還不高,種子企業的科研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比較弱,迫切需要全面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加快健全種業科技創新體系,要筑牢種業安全根基,牢牢把握農業發展主動權。
第一、深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引導公益性科研單位加強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加快與所辦種子企業“事企脫鉤”;選擇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開展種業科研成果機構與科研人員權益比例改革試點;依托中國農科院建立種業科技成果公開交易平臺,制定成果交易管理辦法,促進種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育種資源、技術、人才向企業依法有序流動。
第二、支持企業提高育種創新能力。加大政策和項目扶持力度,為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開辟品種審定綠色通道;鼓勵企業整合并購轉企的科研機構及其資源,組建高水平的育種研發機構和團隊,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引導骨干企業聯合或與科研單位合作,構建科研育種創新服務平臺,支持雜交水稻和玉米分子育種平臺建設;鼓勵優勢種子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第三、組織國家良種重大科研攻關。以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等為重點,編制國家良種重大攻關五年規劃;建立國家科技專項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的投資機制;開展良種產學研聯合攻關,選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突破性新品種,促進品種更新換代。
第四、加強種質資源保護管理。編制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啟動第三次全國種質資源普查,加快瀕危種質資源搶救性收集,開展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和深度發掘,修訂《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
第五、推進國家級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推動海南省劃定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加強南繁基地建設與管理;加快推進甘肅玉米制種基地建設,指導編制四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規劃和可研報告;推動出臺制種大縣獎勵政策和保險政策,引導企業加快制種基地土地流轉或與制種大戶、合作社合作,促進制種規模化機械化。
第六、加大種子市場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強品種審定、品種權保護工作,嚴格行政許可管理。深入開展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加大種子大要案的查處力度,依法公開查處結果。開展種子市場秩序行業評價和企業委托經營制度試點,強化種子質量可追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