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鎮農民張繼斌做夢都沒想到,葡萄避雨提質增效關鍵栽培技術的應用,不僅使自己種植的葡萄大大減少農藥施放量,而且每畝比露天傳統栽培管理方法增收3000元。這是彌勒縣著力構筑生態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彌勒縣打造節水防污農業產業體系,農藥施放量減少40%,“無公害”果蔬在市場上的每公斤競爭單價高出傳統方法種植的農產品40%。
彌勒縣爭取省、州級專項經費140萬元,采取每畝補助農戶1000元的獎勵措施,在農業大學專家指導下,實施《葡萄避雨提質增效關鍵栽培技術示范》項目,先后在東風農場、綠豐葡萄示范園、綠海公司等示范推廣600畝,獲得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新技術的實施,不僅讓農藥使用量從10次減少到1至2次,降低了葡萄的農藥殘留量,提高了食品安全性;而且對霜霉病的控制效果達到94.63%,果穗炭疽病防治效果達95%以上。葡萄每畝增加產值3500元至5000元,示范區農民每畝普遍增收2500元至3000元。
制定出臺項目扶持獎勵資金政策,支持節水防污的龍頭產業。縣委、縣政府撥出1057.0864萬元扶持獎勵特色蔬菜、花卉產業及農業產業化項目。其中:大棚設施補助資金821.69萬元;新建保鮮冷庫補助資金18.5264萬元;新品種引進示范推廣獎勵資金40萬元;產地、產品認證獎勵資金2萬元。全縣設施大棚面積從2007年的286.22畝發展到18456.4畝;“無公害”水果蔬菜發展到28.252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54.7%,農藥施放量減少40%,產品在市場上的每公斤競爭單價高出傳統種植的農產品40%;滴灌、噴灌面積達1萬多畝,與傳統漫灌相比節水率達70%。彌勒縣云浙蔬菜發展有限公司積極應用節水灌溉的新技術投資4500萬元發展“無公害”蘆筍3000畝,一次性獲得335.1萬元的項目扶持獎勵資金。
“彌勒自然環境優越,政策扶持到位。”這是來自浙江臺州市的邵華榮在彌勒投資的理由。他去年在彌勒考察后,投資3500萬元在彌陽、虹溪兩個鎮租地1000畝建起“無公害”大棚設施葡萄產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