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一個活的有生命的機體,它具有物質代謝、能量轉化和信息傳導功能,一旦土壤理化生物性質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土壤健康狀況和植物正常生長。其次,我們還必須弄清“土壤病”和土傳病害這兩個概念。“土壤病”是由于土壤自身不健康引起農作物不能正常生長;而“土傳病害”則是因為各種病源菌在土壤中生存或寄生并通過土壤傳播給農作物所發生的病害。
1、改變不良的耕作習慣。改“以旋代耕”為深耕、深松,使土壤耕作層保持在20厘米以上,以解決耕作層淺的問題,從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抵御自然災害能力。
2、按照作物需肥規律合理調整化肥用量。徹底糾正盲目、大量使用化肥的錯誤,防止營養比例失調、土壤酸化、次生鹽堿化和土壤污染等問題。
3、合理使用農藥和除草劑。嚴格控制高效、高殘留農藥進入田間,以避免污染土壤和食品。
4、增施有機肥料,提倡施用微生物菌肥,比如三炬耕多邦,灌金液等產品,在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同時,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土壤活性,解決土壤板結等問題。
5、使用土壤調理劑解決“土壤病”問題。實踐證明,通過增施土壤調理劑,能起到補充中微量元素、降解土壤中重金屬和農藥殘留、調節土壤酸堿度、構造土壤團粒結構、凈化土壤環境等多種作用,因而鼓勵使用土壤調理劑解決“土壤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