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哪些蔬菜農藥殘留過高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4-11-5 |
近日,一份“蔬菜農藥殘留規律”在網上熱傳,其中提到:韭菜、豇豆屬“農殘高危菜”;食用菌類比綠葉類蔬菜安全;6月和8月蔬菜合格率最低;超市的蔬菜比農貿市場的更安全。很多網友紛紛轉帖,將這一“規律”作為買菜時的參考。針對網上傳言,記者跟隨濟南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全市流通環節78批次蔬菜進行了抽檢,并采訪了相關專家對傳言逐條求證辨真偽。 韭菜和豇豆是“農殘高危菜”? 專家說法:不一定。在本次抽檢中,扁豆、蕓豆等豆類蔬菜以及韭菜中未發現不合格情況。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藥室主任于建壘告訴記者,韭菜是地下莖繁殖的一種蔬菜,它致命的“敵人”是韭蛆,專門吃韭菜根。所謂韭蛆,就是生長在韭菜根部的一種蟲子,把韭菜根部啃噬掉。為了殺滅韭蛆,種韭菜的菜農會將農藥摻著水澆到韭菜地里。近幾年國家對農藥管控嚴格后,濫用高毒農藥的情況少了許多。“當年海南‘毒豇豆’事件,讓很多人對豇豆都有心理陰影。”于建壘表示,這并不代表豇豆會成為農殘高危菜,如果規范使用農藥,豇豆農藥殘留一般不會超標。 卷心菜農藥多因“灌心”施藥所致? 專家說法:不科學。在本次抽檢中,抽檢的卷心菜未發現不合格情況。“卷心菜在生長過程中,先是里面的葉子包好了,然后一點點膨大起來。卷心菜里面,都是一片片的葉子,根本沒有地方去‘灌心’,農藥多是使用噴霧器來噴,所以這種說法不科學。”于建壘建議,吃卷心菜時,可以把最外面三片葉子剝掉。 有蟲眼的蔬菜就沒打農藥? 專家說法:不一定。蔬菜的外觀并不能構成區分的全部標準。據于建壘介紹,菜葉上有蟲眼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市民理解中的理想狀態—未施農藥,因此導致菜葉被蟲子啃噬;另一種可能是菜葉上已經生了蟲,這時,菜農為了補救才開始打藥。這種情況下,菜葉上可能不僅長了蟲眼,農藥含量也較高。 6月至8月蔬菜合格率最低? 專家說法:有道理。于建壘認為,6月至8月屬于高溫高濕季節,這段時間也是動植物最為活躍的時候,屬病蟲害高發季節。其間,農民為防治病蟲害有可能會使農藥量增加,有可能造成濃度超標,從而可能導致殘留量高合格率降低。而4月份前、9月以后,天氣相對涼,蟲害就少了,是相對安全的時期。 食用菌比綠葉菜更安全? 專家說法:確實。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濟南試驗站站長任鵬飛說:“和蔬菜相比,食用菌多是工廠化培植,規模化生產,對菌物生長環境的管控更加嚴格。食用菌多是利用玉米芯、麩皮等培育而成的,并且栽培過程不用農藥。有過多年食用菌栽培經驗的于先生也表示,幾乎所有菌類都有滅菌工藝,相比不少蔬菜都更加安全。 超市蔬菜比菜場更安全? 專家說法:沒道理。市內很多超市、菜場菜販都會在同一批發市場批發蔬菜,而這些蔬菜很有可能出于同一菜農之手。“蔬菜的農藥殘留主要跟種植環節相關,超市、農貿市場的菜很多有可能是同源的,安全度完全沒有必要比。”業內人士表示。 對于這些問題大家應該還是聽取專家的意見比較好,而且自己多了 |
![]() |
![]() |
相關閱讀 |
納米農藥的監管現狀與展望 |
化肥的利潤到底有多大?商家究竟賺了你多少錢?農民:學會了 |
拜耳推出新殺菌劑產品Luna Experience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