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江蘇實現一次性施肥技術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4-11-8
    

  肥料是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作物生長過程中需要農民多次施肥,為作物提供營養。日前,江蘇省實施的一次性施肥技術試驗獲得了成功,一次性施肥已經不再是奢望。

  江蘇省農科院、揚州大學農學院等科研機構的專家,嚴格按照水稻實際測產操作程序,經過丈量、收割、稱重和計算等步驟現場測產,今年我市采取水稻一次性施肥新技術種植的50畝試驗田喜獲豐收。

  “今年是第一次在太倉采取水稻一次性施肥技術,試驗種植水稻。從專家組測產的結果來看,平均畝產達到644.7公斤。這意味著水稻一次性施肥技術在太試驗‘首戰告捷’。”在現場,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段增強告訴記者,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與市農委合作的“土壤生態修復與耕地提升技術模式示范與推廣”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稻一次性施肥技術獲得成功。

  試驗面積50畝,平均畝產644.7公斤,無論是水稻一次性施肥技術試驗的面積,還是此類試驗的水稻每畝最高產量,在全國都屬第一。段增強說,試驗結果表明,采取一次性施肥技術種植水稻,與常規“追肥”方式種植水稻相比,平均每畝增產20公斤,增產3%;采用國產一次性緩釋肥料,比采用國外一次性緩釋肥料平均每畝增產26公斤,增產4%。

  與常規的種植模式相比,采用水稻一次性施肥技術,水稻畝均減少氮肥施用量15%,水稻產量卻增產3%左右。市農委土肥站相關負責人表示,運用水稻一次性施肥技術,可大大減輕水稻移栽后多次追肥的勞苦,省工節本增效,能夠讓農民輕松種田;從經濟角度來看,每畝起碼節省200元左右的追肥人工成本;從生態角度來看,常規施肥技術每畝水稻在生長期所施的20公斤氮肥中,一般只有35%左右被當季農作物吸收利用,其他部分流失或被土壤固定,而一次性施肥技術的氮肥利用率高,可以減輕農業面源污染,生態效益明顯。

  實現肥料養分釋放供應與作物營養吸收同步進行,是植物營養與肥料科學研究者追求的理想目標。對此,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相關研究人員認為,該技術有效解決了水稻施肥次數多、田間作業繁重等問題,實現了水稻只需一次施肥即可滿足全生長期的營養需求,整體研究成果居于國內先進水平。他們將以試點的水稻機械化一次性施肥項目實施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與太倉的合作,充分依托科研人才、技術、設備等優勢,促進我市現代農業發展。

  可見,此項技術融合了多少科研人才的心血,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財力,但都是值得的,農民朋友在也不需要一遍一遍的辛苦施肥了,一次施肥一季無憂,這為農業生產節約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

相關閱讀
國內氯化鉀、硫酸鉀行情
羅鉀新價格的出臺意味著什么?
尿素跌幅超預期 經銷商繼續觀望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