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學農藥轉型技術之路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4-12-9 |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化學農藥已不是時代發展的前言,很多農作物都已對化學農藥產生抗藥性,減少化學的使用,推廣向綠色轉型已是農藥發展的趨勢。 第三十屆中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械交易會在湖北武漢召開。大會除了展示新產品、新技術之外,還圍繞“科學用藥與可持續農業”會議主題,特意穿插舉辦了多場主題活動和高層論壇,為大會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一些專家、學者的精彩報告吸引了更多人士的聆聽與關注。 其中,在第三屆中國昆蟲病毒殺蟲劑產業高峰論壇上,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楊普云所作的《關于綠色防控工作的幾點思考》的報告更是讓與會者更全面地了解到綠色防控工作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圍繞綠色防控工作的內涵、目標、措施等相關話題,楊普云會后接受了《中國農資》記者的采訪。 記者:綠色防控該如何定義?它所包含的內涵有哪些?現代農業可采用的綠色防控模式具體如何體現? 楊普云:綠色防控是指以確保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為目標,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為目的,優先采取生態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及科學用藥等環境友好型技術措施控制農作物病蟲為害的行為。 綠色防控工作的內涵包括:盡量降低作物的經濟損失風險(必要產量或效益);盡量降低使用有毒農藥的安全風險(操作者、消費者和水源等安全);盡量降低破壞生態的風險(保持生態平衡和多樣性調控能力)。 現代農業可采用的綠色防控模式主要有:以基地、作物、靶標、設施等方面為主線的綠色防控模式。 綠色防控不是單純的技術行為追求可持續的治理,是一項持久的植保系統工程;追求經濟、社會和生態綜合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簡單地追求單純的經濟效益;綠色防控屬于公共植保的范疇,是綠色植保的體現,是食品安全的依托;是無償的公益性服務,具有社會公益性。 記者:為什么要在當前形勢下開展綠色防控工作?具體工作目標和工作思路如何安排? 楊普云:病蟲防治的環境和社會成本不斷上升決定了必須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 關于綠色防控的工作目標,要力爭“十二五”期間,全國綠色防控面積達到8億畝次(占農作物種植面積的30%以上),示范區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60%以上,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優勢農作物產區綠色防控技術普及率達到80%以上。 全國綠色防控每年按總目標的20%推進,年示范推廣面積1.6億畝,其中蔬菜3500萬畝,果樹2150萬畝,茶葉350萬畝;分別占種植面積的12%以上,5年累計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面積達種植面積的60%以上;玉米4000萬畝,水稻:4000萬畝,小麥2000萬畝,分別占種植面積8%-10%,5年累計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面積達種植面積的30%。 關于綠色防控的工作思路,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為中心;整合政府公共推廣和多元協作推廣力量;分區域、分作物優化集成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配套技術;推行綠色防控技術產品創新、區域模式創新、推廣機制創新;實現綠色防控技術產品的系列化、技術模式的標準化、技術推廣的規模化和產業化。 記者:在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工作中,您認為目前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存在哪些障礙?如何制定有效的對策? 楊普云:在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工作中,經常面臨推廣難題。主要出于兩類原因:一種是客觀條件不允許農民采用;另一種是農民主觀上不愿意采用。具體面臨的障礙和對策如下: 客觀條件不允許農民采用的障礙和對策 障礙一:技術信息:農民缺乏綠色防控技術的基本信息,無法判斷該技術的有效性和經濟合理性,從而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不會采用或獲取信息的成本太高。 對策: 必須通過試驗、示范展示或宣傳培訓等活動給農民提供完整的、可靠的信息,讓農民能夠清楚地明白采用綠色控新技術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可以做出清晰判斷。要有針對性的降低農民獲取新技術的信息成本,拓寬農民獲得信息的渠道。 障礙二:綠色防控技術過于復雜。一般來說,農民對新技術的應用比率與技術的復雜程度成反比。 對策:要進一步通過技術開發,進行簡化,從而提高綠色防控新技術采用比率。 障礙三:綠色防控新技術使用成本過高。目前農民十分關注所采用新技術的直接經濟投入與成本,技術的使用和直接經濟成本影響著農民對新技術的采用率。 對策:要應對農民進行技術補貼或降低綠色防控新技術的使用成本。 障礙四:綠色防控新技術可能需要更高質量或更多數量的勞力投入。土地、物質和勞力的投入決定了農民的農業生產利潤投入成本也與農民的經營能力有關影響農民對新技術的采用率。 對策:需要重新設計和改進綠色防控新技術,以便減少對勞力投入質量和數量的需求,或者對勞力投入進行適當的補貼。 障礙五:對農民采用綠色防控新技術的支持資源很有限或很難獲得。不給農民提供外部支持,農民基本上不會采用綠色防控新技術。農民采用綠色防控新技術,就意味著就要推廣與他們過去所習慣的不同的措施,將會承擔更多的農業生產風險。 對策:需要建立面向當地農民的綠色防控新技術支持與咨詢網絡,給農民提供及時的技術指導與服務。 障礙六:一些農民的管理能力跟不上。一般推廣的綠色防控新技術是根據農民群體平均水平設計的,而農民之間的管理能力差別特別大,對于個別管理能力特別差的農民,采用綠色防控新技術的困難特別大。 對策:要通過對那些需要進行管理能力提高的農民進行強化培訓。 農民主觀上不愿意采用的障礙和對策 障礙一:關于綠色防控新技術的信息不完全或不同渠道的信息相互矛盾農民可能因為信息的不完全或不一致而影響對新技術的采用。 例如,某個農戶可能從某一個農戶了解到采用新技術能夠降低防治成本和減少生產風險。同時,有可能從其它某一位農戶聽到采用新技術,可能會導致勞動力投入的增加,提高防治成本或帶來較大的農業生產風險,相互矛盾的信息可能會影響農民對新技術的采用。 對策:必須向農民傳遞前后一致的信息,當技術在不同的區域使用效果不一致時,要給農民解釋清楚不一致的原因。 障礙二:農民有迷信傳統農業措施的習慣。盡管我們經常批評農民迷信傳統的農業措施,但是傳統的農業措施或管理習慣具有它們存在的合理性,一些農民不愿意改變其傳統的耕作習慣或方式,是因為采用這些措施所承擔的風險較小。 對策:要進一步通過技術開發,進行簡化,必須通過大力開展綠色防控新技術的示范與展示,向農民展示新技術的優勢,而且風險也很小。 障礙三:在綠色防控新技術推廣活動中忽略了技術使用者——農民的角色和感受,采用了不適當的措施,如行政命令替代技術服務或培訓項目等。 對策:必須設計相應的綠色防控新技術指導和培訓農民項目,培訓農民,使農民掌握新技術的原理或使用方法。 障礙四:某些綠色防控新技術的應用可能充分依賴于新的物質投入,需要及時采取相應的配套措施。 這些新的改變意味著農民在采用新技術時必須承擔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有一些農民僅僅因為使用新技術具有不確定性或明顯的風險,而主觀上不會愿意采用。 對策:必須從兩條途經來降低風險,要么確保對農民的技術信息服務與技術指導而規避風險,要么直接對農民進行補貼,從而降低風險。 |
![]() |
![]() |
相關閱讀 |
杜邦預計今年巴西市場占氯蟲酰胺全球銷售20% |
菜農用假農藥致蔬菜農藥超標被判刑 |
拜耳殺菌劑及除草劑在意大利成功登記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