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小藥企產品老化 或迎集中倒閉潮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1-9-26 |
“我不想讓廠子死在自己手上。”張從德說出這句話時,顯得有些悲涼。自1992年建廠以來,安徽省皖西益農農化廠(簡稱皖西農化廠)已經走過20個年頭。作為國家定點農藥生產企業,它曾盛極一時,2008年,單草甘膦產值就達1.2億元。 如今,昔日輝煌已成過眼云煙。只是沒想到,沒落來得如此之快,才短短三年時間,“掌舵人”張從德就要為這個廠的生存問題憂心忡忡。他已經預感到,以自己的經驗,現有的管理水平,等待這個廠的命運只有一個倒閉。日前,張從德被迫將廠子公開“掛牌轉讓”,希望能找到行業中的強者接手。 近兩年,面臨和皖西農化廠類似遭遇的,還有天津、河北、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多家農藥企業。它們都在相關行業網站和論壇上,發出轉讓聲明或公告。近年來,農藥企業間并購重組多有發生,但如此集中公開“兜售”并不多見。在不少行業人士眼里,這種現象的出現絕非偶然。甚至有人預測,就在這兩年,國內眾多中小農藥企業將集中倒閉。 多家企業公開找“婆家” 17個農藥登記證,國家定點農藥生產企業,配套的設備、廠房、土地,皖西農化廠的家底不算寒磣,僅登記證這一筆無形資產就價值數百萬元。按行業人士估算,現在申請一個農藥登記證,需耗時2年進行田間藥效試驗、環境評估等,成本至少50萬元。 但張從德開出的價碼卻非常“優惠”轉讓無形資產,只要開價600萬元及以上,均可以談。如果算上廠房、設備整體轉讓,則需1000萬元以上。 巧合的是,同樣有意轉讓其無形資產的天津市大安農藥(簡稱大安農藥廠)有限公司開出的價碼也是600萬元。該公司建于1984年,注冊資金504萬元,同樣是定點農藥生產企業,目前擁有5個農藥正式登記證和1個臨時登記證。 理論上,對于有意進入農藥行業的投資者或希望擴大規模的農藥企業而言,收購這類企業無疑是不錯的選擇,上述價格被認為很便宜。因為,目前投資新建一個農藥企業,按照有關農藥產業政策,新農藥企業核準注冊資金最低要求提高到:原藥企業5000萬元,投資規模不低于5000萬元;制劑(加工、復配,包括鼠藥、衛生用藥)企業3000萬元,投資規模不低于2000萬元。這還不包含土地使用費,這無疑是一個難以逾越門檻。 陰差陽錯,河北省吳橋農藥有限公司(簡稱吳橋農藥廠)正面臨著政策帶來的困境。該公司負責人夏經理向南方農村報記者介紹,自新農藥產業政策出臺后,各地方政府開始對農藥生產企業進行準入管理,并規劃相應工業園區。作為原藥生產企業,他去年投資3000萬元,并搬到工業園區,但萬萬沒想到,國家對企業搬遷視同新開辦農藥廠,實行準入管理。由于靠近首都、污染大,工業園區將原藥企業最低投資額提高到8000萬元。這樣一來,他要再追加5000萬元投資。 作為一家年利潤在800-1000萬元的農藥企業,5000萬元的投資對他來說過于龐大。不得已,他希望通過轉讓股權引進投資。 小藥企身陷多重困境 南方農村報記者曾以行業人士身份與大安農藥廠交流,其負責人透露,在農藥行業做了20多年,最近幾年,經營環境越來越惡劣,感覺農藥行業并沒有太大的發展前景,不想再繼續做下去。 這些看法基本反映眾多中小農藥企業面臨的境遇。自2008年以來,農藥行業持續低迷,今年更被不少行業人士稱為連續“第四個小年”。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不少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出現虧損或利潤下降,小企業的生存困境可想而知。 但該負責人還認為,國家產業政策就是要“消滅”小企業,扶持大企業,將來小企業會越來越吃虧。事實也的確如此,根據《農藥產業政策》以及農藥行業“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農藥企業數量減少30%,國內排名前20位的農藥企業集團的銷售額達到全國總銷售額的50%以上。并且,對環保方面的要求也非常嚴格,農藥企業用于污染物排放的治理費用大幅增加。以草甘膦為例,用于處理高濃度廢液和其他污染物的成本費用從2009年的6000-7000元/噸上升到10000元/噸以上。 目前,國內農藥生產企業大約有2000多家,這也意味著,在政策導向下,眾多小企業在未來市場上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李加楠指出,目前國家緊縮的貨幣政策也是造成企業經營困難的原因之一。“今年通脹嚴重,生產成本高居不下,市場銷售又不理想,資金沒法回籠,加上融資困難,導致現在沒錢做事。”上述負責人訴苦,目前企業已經出現了資金短缺問題,以往公司年銷售收入為800多萬元,年盈利僅有100多萬元,“希望轉讓無形資產,用資金去做其他業務。”對此,張從德也感觸頗深。雖然擁有17個正式登記證,但無形資產不能抵押,“貸款難,非常缺乏周轉資金。” 產品老化少人問津 有業內人士將上述企業歸結為:產品老化、設備老化、觀念落后,政策拋棄,前景難料。 據了解,雖然無形資產價值不菲,但這些企業的“求收購”之路并不順利。如皖西農化廠開價如此之低,竟然也找不到“意中人”。張從德介紹,任何收購方式都可以談,收購、合資、租用都可以,但同行大多自有廠房,以不要廠房為由趁機壓價;外行人由于不了解行情,也拼命壓低價格,所以價格一直談不攏。夏經理介紹,他曾主動聯系幾家大公司,但對方并無興趣。 “不在乎哪種收購或合作方式,關鍵要看收購者是不是農資行業的人。”大安農藥廠負責人明確表示,在農藥行業這么多年,非常有感情,不想廠子死在自己手上。“如果收購者并非行業中人,我想他肯定經營不好,廠子在他手里一樣會死掉。現在就是要找行業中的強者,跟他們合作。”夏經理也表示,買斷經營或者參股都行,只要找到合適的買家,公司原來的股東只保留20%股份都可以。 事實上,對于這些企業而言,最理想莫過于投入上市企業或知名外企懷抱。“我們現在正和德國拜耳談,看能否成為他們的供應商。”夏經理介紹。 但是,在華星化工營銷總監尹本友看來,這些企業難以賣出去,最主要的因素是他們的產品普遍缺乏競爭力,同質化嚴重,不少品種瀕臨淘汰。 在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發現,如吳橋農藥廠的“馬拉硫磷”,國內含有該成分的登記證多達413個;大安農藥廠的“多菌靈”,含有該成分的登記證多達860個,幾乎每個產品都存在眾多廠家和大量產能。更重要的是,這些產品的劑型多為乳油、可濕性粉劑,對環境危害大,且國家農藥產業政策明確規定,未來這些劑型將被淘汰。 |
![]() |
![]() |
相關閱讀 |
西南農藥庫存上漲 部分產品出口看好 |
全球(中國)農藥市場的現狀和趨勢分析 |
小麥條銹病來勢兇猛,新疆新源開展防控技術培訓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