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毒豆芽”對身體無害?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1-22 |
“無根豆芽”正逐步擺脫“毒豆芽”污名香港特區政府已“搶先”內地一步為其安全性正名。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發言人1月14日稱經市場抽檢和風險評估即使食用樣本中植物調節劑(成分為"4-氯苯氧乙酸鈉"、"6-芐基腺嘌呤"及"赤霉酸"內地俗稱“無根水”)最高殘余量的“無根豆芽”也不會影響健康。 4-氯苯氧乙酸鈉"、"6-芐基腺嘌呤"及"赤霉酸"在香港被定義為“植物生長調節劑”在食物內的殘余按香港《食物內除害劑殘余規例》規定管理。而該規例附表中并未列明4-氯苯氧乙酸鈉的最高殘余限量/最高再殘余限量亦未給6-芐基腺嘌呤設定殘留限量。 但實際上"6-芐基腺嘌呤"在內地并無明確身份在2011年以前該物質被作為“食品添加劑”管理但此后因“無工藝添加的必要”被剔出食品添加劑名單。據原衛生部此前的信息公開申請回復該舉動并非出于安全考慮實則重劃歸屬“按農業投入品管理“。這意味著如果劃撥成功"6-芐基腺嘌呤"將被重新定義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但遺憾的是此次重劃至今未被農業部接收。 實際上豆芽中使用的“6-芐基腺嘌呤”作用為調節豆芽生長這是細胞分裂素的作用范疇“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定性更科學。 盡管政府監管部門未有正式結論內地科學家和地方政府卻在近期紛紛為“無根豆芽”正名并在表述中稱相關添加物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1月13日“毒豆芽”入選2014年度12個國內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熱點問題。 食品安全博士、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主任鐘凱表示“毒豆芽”中所含的"6-芐基腺嘌呤"按急性毒性分級屬無毒未發現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可靠證據不會對人造成“催熟”效果。 而據中央電視臺1月14日報道近期北京市網信辦聯合百度知道評出“2014年十大生活謠言”毒豆芽“五毒俱全”的說法位列謠言榜第五。 該報道稱所謂“AB粉”、“無根粉”、“激素”等物質使得豆芽“五毒俱全”--致癌、致畸、致兒童早熟的說法系謠言。真相是這些物質都屬于植物激素或稱植物生長調節物質能對植物生長發育進行調節保證穩產增產。植物激素無法對人體起作用。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豆芽》(草稿)11月6日向業內公開征求意見。該意見明確將“6-芐基腺嘌呤”定性為“植物生長調節劑”并將其列為豆芽生產中允許使用的物質其理化指標被限定為小于等于0.2 mg/kg。 但該標準尚在征求意見稿中最后需通過衛計委的食品安全評審委員會審定通過才能正式施行。 |
![]() |
![]() |
相關閱讀 |
我國農藥發展可喜但是問題需改進 |
論農藥的社會屬性 |
印度19項農藥原藥獲準登記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