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小麥貯藏技術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3-13 |
一、貯藏特性 1.后熟時間長 小麥打收后有明顯的后熟期,呼吸作用增強,生理代謝旺盛, 易發熱、生霉。后熟完成后,可改善小麥品質,提高貯藏的穩定性。多數小麥后熟期 為60天,少數超過 80天,一般以發芽率達80%為后熟完成的標志。 2.耐高溫能力強 小麥具有較強的耐熱性,溫度50℃~55℃時,呼吸酶不破 壞,蛋白質也不變性。一般在含水量小于17%、溫度不超過 54℃時,不影響種子的 發芽率。而且,適當高溫,還可改善小麥的品質和面粉的食用品質。但溫度不能太高,否則,易造成發熱、生霉。 3.易吸濕回潮 小麥種皮薄,無外殼保護,組織松軟,吸水能力強,易滋生病蟲,引起發熱霉變或生芽。遇高溫收獲季節,雖有利干燥入庫,但易感染病蟲,應做好入庫前和貯藏期的防潮工作。 二、貯藏方法 1.趁熱裝包,高溫密閉 利用小麥的耐熱性,在高溫的晴天晾曬、貯藏,可起到干燥、促進后熟、殺蟲抑菌的作用。具體做法:①選高溫晴朗的天氣曬麥粒。先曬地壩,后攤曬小麥。要求攤薄、攤勻。②勤翻動。將麥溫曬到 50℃持續2小時,使含水量小于12.5%。③悶堆殺蟲。將攤曬的小麥堆成2500千克的小堆,熱悶半小時,使麥溫保持46℃以上。④清洗消毒預熱。在入庫前,應對倉庫、工具、器材等進行清洗、消毒、預熱。⑤趁熱入倉庫,及時覆蓋密閉,防吸濕散熱、害蟲復蘇為害等。維持10天42℃的溫度,可殺死害蟲幼、成蟲及其蛹、卵。 2.控制水分,維持低溫低氧 為了對小麥進行長期貯藏,提高貯糧的穩定性, 必須控制小麥的含水量,維持低溫低氧狀態。對于含水量低于 12.5%的小麥進行散堆密封防潮,可安全貯藏;含水量 14%~15%的小麥如溫度上升至22℃時,若管理不善,則易腐敗。而對已貯藏1年-2年的小麥,采用熱密閉和趁冬季低溫翻倉去雜。攤薄降溫后趁冷裝倉,進行“冷密閉”貯藏,可防小麥變質、生蟲、發霉等,達到安全貯藏的目的。 |
相關閱讀 |
地黃紅蜘蛛的危害癥狀、形態特征及防治方法 |
臍橙施肥什么時間合適?農戶們該怎么施肥呢? |
番茄黑環病病毒的病癥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