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杏樹的栽培技術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4-10 |
1.繁殖和栽植 作經濟栽培時,杏多用嫁接法繁殖。砧木一般用普通杏,可減少根頭癌腫病的發生;也可用毛桃或山桃,易早果豐產,但壽命較短;用李作杏砧,則易生萌蘗。種子秋播或層積后春播,層積天數需70~100天。嫁接方法:夏秋季多用芽接,春季多用枝接。
花期霜凍是影響杏產量穩定性的主要原因。栽植地應選背風向陽和排水良好之處,冷空氣易沉積的洼地不宜選用。成片集中栽培時,需建立防風林。選用晚花品種,有利于避開霜凍。杏果不耐貯藏,為延長鮮果供應期,栽植時應有意識選擇錯開成熟期的一些品種混栽。同時,杏自花不實性強,配置品種時還需注意授粉品種的選擇。 株行距(4~5)米×(5~6)米,瘠地可適當加大栽植密度。秋植或春植。栽植后在樹盤范圍內覆蓋地膜或其他材料,有助于冬春季節防旱增溫,提高栽植成活率。 2.整形修剪 根據不同品種干性的強弱和生長勢,杏一般采用自然開心形或疏散分層形的樹形。自然開心形適用于干性較弱的品種,整形技術基本上與桃相同。惟杏的分枝角較小,分枝也少,主干高度一般適當長留,主干上培養3~4個主枝。疏散分層形適用于干性較強的品種,生枝兩層,第一層留3~4個,第二層留2~3個,層間距60厘米~80厘米。第二層主枝選好后,對中心干落頭開心。此外,也有任其自然,在主干上選留5~6個分枝作主枝,再在主枝上適當配置副主枝,形成自然圓頭形樹形的。 修剪在幼樹期主要是培養樹體骨架,根據整形要求進行,同時要培養枝組。除對徒長枝、過密枝疏除外,其余枝條均可緩放輕剪或拉手,促進中下部形成大量結果枝,結果3~4年后再行縮剪,并促發分枝。盛果期為維持樹勢和穩定產量,應加強更新修剪,及時回縮下垂枝組,適當疏剪過密的花束狀果枝,減少花量,同時縮剪部分2~3年生的枝條,促進新果枝不斷形成,提高結果能力。當內膛出現禿裸時,可利用基部發生的徒長枝重剪促分枝補空。進入衰老期后,進行重縮剪,可逼發隱芽枝,有計劃地更新主枝,延長結果年限。 3.土肥水管理和�;ū9� 杏雖耐瘠薄土壤,但樹勢衰弱時會增加退化花的數量,降低產量,故應結合基肥的施用,每年擴穴探翻,改良土壤。杏對肥水的反應敏感,陳秋施基肥外,在著果穩定后和采收后還應進行追肥,以促進果實膨大,提高質量,并可及時恢復樹勢,增加樹體營養積累,減少退化花的比例,其增產效果明顯。兩次追肥均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杏樹春季生長活動早而集中,基肥宜早施,未施基肥的樹花前應增施一次追肥。 嚴重缺水時,杏生理落果加劇,有條件時可結合施肥進行灌水,或在樹盤覆草防旱。缺肥少水的地區,還可推廣地膜覆蓋、穴貯肥水的節肥省水法。具體方法可參閱有關內容。杏極不耐澇,雨季應及時排除積水。 杏落花落果嚴重,著果率通常不足5%,生產上應針對不同原因進行�;ū9�。 (1)退化花比例高的,應從加強樹體營養入手,除秋季早施基肥外,采后可葉噴0.5%尿素2~3次,并加百萬分之五十到百萬分之一百(50PPm~100PPm)濃度的赤霉素,以加強葉功能,防止早落葉。5月中、下旬短梢停長后噴0.l%濃度的多效唑,可明顯減少退化花。 (2)花多、質次時,可適當疏剪多年生枝上的花束狀果枝,并疏除第二、第三批花,以節約貯藏養分;同時加強早春肥水,提高開花質量和葉片同化能力,并在盛花期噴0.2%尿素,加0.15%硼砂等,即可有效地提高著果率。 (3)因新梢旺長引起落花落果的,可在短枝葉片長成后(5月中下旬)對新梢噴施0.1%濃度的多效唑,或在花后15~20天按0.5克/平方米~0.8克/平方米樹盤的劑量土施多效唑控長。 (4)花朵發育正常而由于授粉受精不良引起落花落果的,可在花期放蜂,或進行人工輔助授粉補救。此外,環剝、搞好樹盤土壤管理,以及推遲花期等措施都能不同程度地達到�;ū9哪康摹� |
![]() |
![]() |
相關閱讀 |
臍橙樹早衰的特征、綜合治理及防治措施 |
怎樣栽培春苦瓜可促高產 |
蘋果棉蚜的防治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