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山東農科院探索新的“農業體系模式”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4-27
       眼下,在山東省滕州市級索鎮龍莊村,麥苗泛著墨綠,正在加速生長。種糧大戶龍振群告訴記者:“種的是‘濟麥22’,這個品種種了四五年了,一畝能打1200斤;采用了小麥‘兩深一淺’技術,使用專用機械,深松地、深施肥和淺播種一次完成,每畝播種子13斤,比往年播量少了五六成,但出苗勻和、粗壯。”

  “‘濟麥22’品種和小麥‘兩深一淺’栽培,都是山東農科院承擔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研發任務取得的成果。”山東省農科院院長萬書波介紹,為了提升國家和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農業部和財政部于2007年實施了“國家產業體系建設”,目前全國共啟動了50個農產品產業體系建設,每一個農產品設立一個由若干功能研究室組成的國家農業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設立一名首席專家和若干名崗位專家,在主產區設立若干個試驗站。

  為了與“國家產業體系建設”配套,山東省農業廳和財政廳啟動了省級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目前已組建了19個創新團隊。

  2013年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農科院視察時強調,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原則,加快構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

  萬書波介紹,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山東省農科院在積極參與“國家產業體系”建設中,探索改革了農業科技研發傳統方式,創新了農業研發“體系模式”經驗。推進部省院“三級結合”,加強產業體系建設頂層設計;提出了以“七個優先”為主要內容的具體舉措,整合人財物等科技資源;組織對接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體,推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科技轉化高效平臺。

  部省院三級結合,創新研發頂層設計

  萬書波介紹,2007年以來,山東農科院有1位首席專家、22位崗位專家、16位試驗站站長承擔了國家產業體系建設任務;同時,有6位首席專家、37位崗位專家、4位試驗站站長承擔了省級產業體系建設任務。

  在國家花生產業體系中,山東農科院禹山林研究員被農業部聘為首席專家,牽頭承擔了全國花生產業體系建設任務;在花生良種擴繁與種子生產等4個領域,有4位國家崗位專家和34位團隊成員參與了研發。

  如今,禹山林領銜的全國花生產業體系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國家和省級審定花生新品種67個,突破重大關鍵技術50多項,獲得國家科技獎勵7項;以“一播全苗、適期化控、防止早衰、適當晚收”為核心的花生單粒精播技術,在2014年高產攻關田實打驗收中創畝產752.6公斤,打破了31年以來的全國花生高產紀錄。

  為高標準完成國家產業體系建設任務,山東農科院堅持“圍繞重大科技需求、整合最強團隊資源、研發重大科技成果”,優化農業科技資源配置,加強了產業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形成了以國家體系為主導、以省級產業體系創新團隊為依托、以省農科院為核心的“三級結合”建設體制,探索了“研發項目、團隊建設、經費支持、人員考評、信用管理”運行機制。

  為放大“三級結合”效應,制定了“優先支持國家體系崗位團隊成員申報省創新團隊崗位”等措施,實現了國家體系和省體系創新團隊的有效對接;以國家崗位專家和省級創新團隊專家為主體,聯合省內19個農業科研機構,組建了“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了“山東家庭農場科技聯盟”等平臺,打通了農業科技成果直達農民及田間的通道。

  在制度設計上,山東農科院制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建設任務實施管理辦法》,提出了人才團隊保障、科研條件保障、資金管理保障、績效考評保障、組織管理保障等“五個保障”舉措。

  實行七個優先,推行人財物全面支撐

  國家小麥產業體系黃淮北部栽培崗位專家、山東農科院研究員王法宏說:“在承擔產業體系研發任務上,只要干事,院里就會在人財物上全面支持;只要干成事,就會有獎勵、有鼓勵。在小麥產業體系建設上,院里組建了由9位專家組成的技術團隊,采取了許多傾斜舉措。”

  山東農科院副院長張立明說:“我院承擔國家產業體系建設任務以來,制定了以‘七個優先’為主要內容的具體舉措,整合全院人才、經費、項目等科技資源,實現了人財物全面支撐。”優先引進和配備高層次人才86人,組建了高層次的研發團隊。優先支持崗位專家招收博士后研究生,建立了281人的固定核心團隊和150多人的輔助團隊,形成了“多學科結合、老中青搭配”的研發團隊。優先推薦崗位專家申報泰山學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高層次人才計劃。優先支持崗位專家團隊申報國家和省農業科技計劃和獎勵。優先支持崗位專家使用重點實驗室、公共平臺及建設試驗示范基地。優先解決專家亟需實驗設備的招標采購,確保任務的順利推進。優先支持申報“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計劃”、“科技創新重點項目”、“青年科研基金項目”、“院地合作引導計劃”等重點項目。

  同時,加強支持和嚴格管理國家產業體系經費。目前,對國家產業體系每個崗位每年穩定支持經費70萬元、試驗站50萬元;省體系每個崗位每年支持30萬元、試驗站10萬元。對資金實行單獨核算,專款專用;對設備費、大宗材料費、測試化驗加工費、勞務費等,通過銀行轉賬結算;對會議費、差旅費、小額材料費、測試化驗加工費等,實行公務卡結算。

  對接三大主體,推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

  在泗水縣楊柳鎮郝家村,村民郝余營說,去年他種了70畝“濟紫薯1號”地瓜,按照訂單價格1元/斤賣給了泗水縣利豐薯業公司,純收入近20萬元。

  國家甘薯產業體系種薯繁育崗位專家、山東農科院研究員王慶美介紹,在甘薯產業體系建設上,體系團隊與利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培育了“濟紫薯1號”、“濟薯21”和“濟薯26”等品種,推廣了“兩改一增”栽培技術,建立了“企業+科研單位+基地+農戶”產業化模式。目前利豐公司甘薯種植品種、栽培規程、產品收購實現了“三統一”,年簽約種植10萬畝以上,帶動種植60萬畝以上。

  山東省農科院科研處長處張正說:“為了推進國家產業體系建設,全院圍繞一些農產品進行了科技與產業融合的探索。”合理配置了遺傳育種、產后加工、設施設備等環節的科技資源,研發了一批支撐產業升級的關鍵技術;組織對接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體,實現了科技創新、成果示范、推廣應用的有效銜接,為破解農業技術成果轉化瓶頸進行了有效探索。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山東農科院在產業體系建設上聚焦糧棉油,培育出了小麥“濟麥22”、棉花“魯棉研28”、花生“花育25”等64個具有突破性的糧棉油新品種。“濟麥22”2014年夏收3600萬畝,創出畝產802.5公斤的高產典型,連續5年保持單一品種播種面積全國第一;“魯棉研28號”連續8年被農業部定為全國主導品種,在山東、江蘇等8省市累計推廣8000余萬畝,成為黃河流域棉區推廣面積最大的Bt抗蟲棉品種;研發的小麥“兩深一淺”技術、“花生單粒精播”技術等幾十項節本增效技術,正在生產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目前,山東農科院承擔的國家產業體系研發任務,成果有16項技術,25次被農業部列入主推技術;有49項技術,98次被省農業廳列入主推技術。小麥產業體系崗位專家趙振東于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法宏研究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稱號,棉花產業體系崗位專家董合忠研究員進入“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選”。小麥、玉米、棉花、花生4個研發團隊獲得了“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

相關閱讀
把剩下的東西,整理成最好的
農資營銷策略要抓住內容營銷
農資銷售四種不賺錢表現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