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零增長 保護“大地母親”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5-12 9:41:00 |
5月10日是母親節,歐美國家的傳統是要在這一天給母親送上祝福和小禮物。把時間軸再往前推進,最早的母親節,源于古希臘。在1月8日這一天,古希臘人要向眾神之母瑞亞(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亞的母親,故稱眾神之母)致敬。到古羅馬時,這些活動的規模就變得更大,慶祝盛況往往持續達三天之久。 世俗經驗如下,要過得幸福,得學會知足。而知足往往就是一個溯源的過程,找找幸福的來源。古希臘的“母親節”應該是這樣的含義。我國糧食連增,除了辛勤的勞動,也與大地母親的厚愛,給予的“天賜”有關。 我國農業資源短缺是基礎條件,開發過度、污染加重是“新常態”。2014年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中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全國土壤污染超標率達16.1%,在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的同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更加堪憂。面對土壤污染的嚴峻局面,國家立法速度明顯加快。環保部除了在新《環境保護法》中增加了土壤修復的內容外,日前又公布了新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的制定實施也被提上日程。 東北的黑土地,就是有機物質平均含量在3%至10%之間,特別利于包括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生長的一種特殊土壤。有地質專家指出,每形成一公分厚黑土需時200年至400年。新中國成立初期,黑土層厚度平均在80~100厘米,而現在大部分地區黑土層厚度已經減少到20~30厘米。東北地區的降雨,集中在6、7月份,這個時候一旦出現強降雨,首先會對有些斜坡的土地造成沖刷,黑土流失自然出現。 但這并非主因。榆樹市水利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以前黑土地的有機質比較多,土壤比較松散,雨水容易下滲,但現在黑土很多出現板結。主要的原因是人們過度使用化肥,使得土壤板結加劇,這樣容易形成地表徑流。 針對化肥的過度使用情況,農業部3月表示,力爭到2020年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為什么要提出化肥零增長目標?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表示:開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首先要減去因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多用的部分化肥,實現利用效率的提升。我國施肥不均衡現象突出,蔬菜、果樹等附加值高的經濟園藝作物過量施肥比較普遍,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長江下游地區和城市郊區施肥量偏高。這些地區和作物是化肥減量的重點,通過控制過量施肥,減少化肥浪費,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實現減肥節本增效。 其次是要推進有機與無機的結合,實現生態環境友好。我國有機肥資源豐富,總養分有7000多萬噸,而實際利用率不足40%。因此,通過利用有機養分資源,替代部分化肥用量,不僅可以減少化肥用量,促進有機養分循環,而且將推進有機無機的結合,改善土壤質量、保護生態環境。 如果減少使用化肥,是否會對糧食生產產生威脅?曾司長覺得不僅不會影響, 還會有利于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其理由有三:一是我國的蔬菜和水果不僅生產量和人均量都很高,而且化肥用量均大幅度高于國外同類水平。因此,把用肥量大的經濟作物的化肥用量減下來不會對國家糧食安全造成影響。 二是我國針對不同區域已經建立了一些成熟的技術模式,特別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的推廣,不會影響糧食單產。從國外的經驗看,為保持農作物產量持續增加,化肥用量都是先呈現快速增長、達到峰值后保持穩中有降或持續下降的趨勢。 此外,近些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已經有一些成熟的做法和經驗,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和有機肥的利用,能夠減少化肥用量,還能實現產量的提升和節本增效。基于以上的判斷,實現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的目標,依靠科技進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著力提升耕地質量,化肥減量不會影響國家糧食安全,能夠守住“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 5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這是自黨的十八大報告重點提及生態文明建設內容后,中央全面專題部署生態文明建設的第一個文件,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高度進一步凸顯。 “經濟要上臺階,生態文明也要上臺階。我們要下定決心,實現我們對人民的承諾。”習近平總書記堅定的話語令人振奮,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即將翻開嶄新一頁,這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的深刻變革,更是一次沒有退路的關鍵進軍。 |
相關閱讀 |
近期國際鉀肥最新走勢總結 |
硫酸銨市場直線下調,后續仍有下行空間 |
復合肥企業走貨明顯放緩,預計近期行情以穩中小幅震蕩走低為主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