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田農作物生產上,當作物的長相發生異常現象時,不少農民都以為是作物發生了病害,考慮如何選擇農藥去進行防治。但是,很多作物或蔬菜的異常癥狀并不是病害成的,而是施肥過量或者是平衡施肥不當造成的。
在棉花生產中,選用同樣轉基因雜交抗蟲棉種種植的農戶,有的枯萎病發生嚴重,有的卻未發病或者輕度發病很快就恢復正常生長。這種差別就在施用肥料上,其中未發病的農戶就是選用了生物有機肥或者生物有機復合肥或者腐殖酸類有機肥或者鉀肥,發病的農戶只是單一的選用了化肥。生物有機肥和腐殖酸類有機肥的分解物質中含有抗生素或黃腐酸,能抑制枯萎病菌的入侵,鉀元素能提高棉花植株的活性,增強了對枯萎病菌的防御能力,而單施化肥就無防御枯萎病入侵的功能作用。
在油菜生產中,常有花而不實的現象發生,就是只見開花不見結實,減產嚴重,這不是什么病原菌引起的病害,而是忽視施用硼肥缺乏硼元素導致的生理性障礙。在油菜開花結莢時期,若遇上連綿的陰雨天氣,偏施氮肥的油菜,由于長勢旺盛,田間蔭蔽較大,常會誘發較為嚴重的菌核病,而施肥合理、通風透光好的油菜,卻不發病或者病害輕微。
在蔬菜生產中,不少蔬菜苗期出現花葉、矮化、叢枝、線葉現象,一般為病毒引發的病害,但在基肥中施足鋅肥或及時補施鋅肥,就會減少或者不發生這種異常長勢。當番茄、辣椒發生臍腐病,大白菜、甘藍發生心腐病,花椰菜葉片邊緣發黃變褐枯死,芹菜心葉發黃葉緣焦枯時,共同的原因是因為缺乏鈣元素誘發的生理性病害,與病原菌的入侵是沒有關系的,但缺鈣、缺硫的蔬菜,可能會給細菌性的病害提供乘虛而入的條件。此外,氣溫和水分因子的變化,也可能引發蔬菜作物生理性病害的發生,如番茄進入“拉十字”期,平均氣溫低于15℃時,果實可能會發生畸形,產量、品質都會受到影響。又如高溫、干旱時,番茄可能會出現芽枯病,只要及時灌水降溫就可緩解,勿須施用農藥防治病害。
因而,當我們在農業生產上遇到農作物發生病害情況,需要提出指導防治意見時,必須事先作好調查研究,科學準確地鑒別農作物病情,屬于病原菌引發的病害,就應對癥施用不同農藥防治,盡力挽回因病造成的損失。若非病原菌引起的生理病害,就應對癥改善生態環境,搞好配方施肥、平衡施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