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不用化肥,不增加成本還可以增產。”在牡丹江市西安區溫春鎮的蔬菜大棚中,中山秸稈生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志才興致勃勃地說。
“不用化肥怎么增產?”孫志才說:“咱的蔬菜大棚不用一點化肥,靠的是秸稈腐化還田。”老孫說,秸稈在微生物菌種和凈化劑的作用下,轉化成植物生長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熱量、有機養料,實現作物高產、優質。
老孫說:“常規方式種一畝香瓜的化肥和農藥成本在2000多元,應用這種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一畝地需要50元一袋的菌種混合物10袋,共500元,80元一袋的麥麩兩袋,共160元,加上鋪稻草、撒菌種等人工費用需800元,畝成本在1500元左右,比用化肥少500元左右。”老孫從地里拿起一個溫度計查看地溫,上面顯示是零下20度,他說“土下的稻草在發酵期間發出熱量,地溫要比常規種植時高5-6攝氏度,上市時間也能提前,棚室蔬菜一天一個價,早上市一天每斤可能多賣一塊錢”.
說到具體操作,老孫說,要比正常使用化肥麻煩些,在平整的土地上破開溝后,將稻草均勻鋪上,撒上特定的菌種,再合上土就行了。在每個壟頭,依然可以看到沒有被完全覆蓋的稻草。除了土下稻草這些 “內置反應堆”在蔬菜大棚中還有一個橫在棚室中的二氧化碳釋放裝置,連著發酵稻草的外置反應堆,由稻草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不斷釋放到棚室中。老孫說,他3月種的香瓜還有一個月就差不多上市了,因為是綠色和有機果蔬食品,估計香瓜能賣到每斤15元,比普通香瓜高出幾倍。
翠綠的香瓜秧苗已經有半尺多高,有的已經開出了小黃花。除了果蔬,今年老孫還將在旱田和水田中實驗推廣這項技術。在他的菌種攪拌間里,幾個農民正在加緊粉碎水稻秸稈,為5月初開始的春耕生產做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