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麥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攻關目標畝產"噸半糧"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6-11 8:57:00 |
6月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德州市農業科學院等小麥玉米科技創新聯盟協作組成員單位,在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聯合舉辦了玉米小麥周年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模式研究與示范現場交流活動,觀摩了10萬畝小麥示范現場,介紹了玉米項目準備情況,并就下一步試驗示范工作進行了研討。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副院長雷茂良出席現場會。 據悉,在武城縣由中國農科院、山東省農科院、德州市農科院聯合開展的“玉米小麥周年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模式研究與示范”協作項目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第一個落地項目。三方于今年4月份在京簽署了玉米小麥科技創新聯盟協作組協議,制定了畝產“噸半糧”的攻關目標。此次觀摩的小麥集成了優良品種優質包衣種子、秸稈還田、深松免耕寬幅精播、科學施肥、普澆越冬水、綠色防控、全程機械化、全程信息化8項關鍵核心技術,構建了“農機農藝八配套、科學施肥四精準、綠色防控四結合”的技術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綠色增產增效效果。經專家測產,1000畝核心示范區達到728公斤,10萬畝示范區平均畝產652公斤,比全縣平均畝產的553.4公斤提高近100公斤。通過全程機械化,每畝節約用工5個,節本400元左右;通過綠色防控,有效控制了病蟲害發生,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用量。
陳萌山對小麥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模式研究示范的明顯成效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武城縣將研究示范工作與城鄉發展相統籌,有效推動了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促進了“三農”工作的升級與發展。技術集成在構建綠色增產增效模式的同時,更加重視資源、資金、資產的集成,為吸引更多優勢單位和新型經營主體的加盟創造了條件,形成了在政府引導下,政、科、企緊密合作,協同攻關的創新聯盟網絡。研究工作更加體現了科技的驅動作用,體現了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巨大支撐作用,堅定了創新聯盟成員開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的信心和決心。試驗示范規模不斷擴大,創建的模式實用性強,可復制、可推廣、可落地,在增產增效的同時,體現出了資源節約和生態友好的特點。農業信息化和機械化技術的集成,形成了新的工作亮點。 陳萌山強調,各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努力把第二階段工作做好。一是要加強技術研發工作,做到研究與轉化并舉,用科技推動農業的轉型升級;二是進一步完善技術模式,聚焦“一控二減三基本”這一核心目標任務,提高資源利用率,達到綠色增產增效的目的;三是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堅持在政府的領導下開展協同創新,建立科學規范的工作程序,形成農科教聯合攻關體系,解決農業科技“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四是進一步加大示范引領作用,開展生產全過程的示范工作,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把科學產量變成農民產量,要加強宣傳,引起全社會重視農業科技工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 按照工作方案,小麥收獲后,將在同一示范區實施玉米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向周年畝產“噸半糧”的目標沖刺。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要求,玉米將集成優良品種優質包衣種子、科學播種、綠色防控、化控抗逆、適時晚收、收儲減損、全程機械化、全程信息化8項關鍵核心技術,推廣“農機農藝八配套,科學播種六融合”的技術模式,建立千畝核心示范區2個,百畝超高產攻關試驗方2個。目標是核心示范區畝產1000公斤,大面積示范田850公斤,增產10%,增效10%,節省成本10%,減少化肥施用10%,減少農藥施用10%。 山東省農業廳廳長王金寶、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萬書波、德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董紹輝等以及中國農科院院屬有關單位領導和專家共60余人參加了觀摩交流活動。 |
相關閱讀 |
Redigo Pro種子處理劑近期由拜耳作物科學推出 |
北京優質小麥籽種廣受客戶青睞 |
重慶城口2015年農作物良種補貼達200余萬元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