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業補貼促使化肥流通格局有所變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6-16 10:33:00 |
農業補貼政策的調整,從短期看對增加化肥需求量有一定利好;而從長期來看,由于政策向種植大戶傾斜,大戶的增多將影響到化肥流通渠道、產品結構、營銷手段等多方面。因此企業和經銷商須積極應對。 前不久,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關于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指導意見》,決定從2015年起調整完善農業補貼方式,從中央財政安排下達的農資綜合補貼中調整20%的資金,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體現“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那么,調整補貼方式將給化肥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從初期來看,對增加化肥需求量有一定利好,主要表現在田地拋荒現象將減少。由于種田收益不高,近年來農村拋荒現象不少,特別是在南方山地丘陵地區,拋荒現象更為突出。這次農業補貼政策調整明確提出荒地沒有補貼,而拋荒現象減少對化肥市場是個利好,耕種田地增多有利于增加化肥用量。 但進入中后期后,政策對化肥市場的影響不再是需求量增加,而是加速種植大戶的增多。種植大戶從成本效益角度出發,將更多地依靠科學種田來提高產量,而不是靠簡單的多施肥。據農業部門試驗,與常規施肥相比,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單產提高6%~10%,畝節本增效30元以上;而經濟作物增收效果更明顯,畝節本增效在80元以上。單家單戶搞農業生產,種植面積小,經濟效益不明顯,不少農民對測土配方施肥不太感興趣,還是習慣于粗放式施肥。種植大戶的種植面積大,一畝節約30元,100畝就可節約3000元,規模經濟效益明顯,主動推行測土配方施肥的積極性就會高得多。 不過,化肥用量不增加,不能簡單地說是利空,化肥企業要適應市場新格局,主動謀求轉變。 一是進行市場渠道調整。種植大戶化肥需求量大,生產廠家可繞過經銷商對大戶直供,縣鄉級經銷商數量可能明顯減少。 二是產品結構調整。過去化肥企業大多生產通用型肥料,今后應多生產針對性強的高效專用型肥料,甚至針對種植大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訂制生產。 三是營銷手段變化。現在化肥行業特別是復合肥行業中,有些廠家喜歡炒概念,由于大多數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容易跟風,促銷作用較明顯。但進入大戶時代以后,這種方式就不一定行得通了。大戶都是行家,他們最需要的是實打實的肥效,更強調性價比,他們對玩花架子不感興趣,生產廠家的營銷手段必須改變。 |
![]() |
![]() |
相關閱讀 |
越南進口化肥過半來自中國 |
復合肥:價格繼續穩中下調-7.22日 |
本年度化肥招標呈現兩大新特點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