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種業打造“中國種都”發展目標舉行首屆博覽會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6-17 11:19:00 |
6月18日,將是一個值得武漢農業人銘記的日子——“2015中國種都·武漢種業博覽會”將在黃陂武湖拉開大幕。250余畝沃野良田搭建舞臺,數千個新優品種爭奇斗艷,展開一幅氣勢宏大的畫卷,迎接來自天南海北的種子供應商、科研機構、購買者和參觀者。 在三天的展會期間,將舉行現場展示、展館展覽、專家評選推介、鮮食甜糯玉米品鮮、湖北省蔬菜協會年會、企業專場推介、社會推介等活動。本屆展會共有春季參展品種2155個,其中蔬菜(含水生蔬菜、觀賞蔬菜、承辦單位自有品種等)品種1702個、甜玉米品種453個,吸引孟山都、京研益農等知名企業100余家,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20余家,預計參展人數將超過12000人次。 最親民 大型農業展會首入鄉野田間 作為首屆武漢種業博覽會,本次博覽會是武漢有史以來最親民的一次大型農業展會。展會由湖北省農業廳、武漢市農委及省、市農科院共同主辦,展會的最大亮點是在田間、展館、網絡同時進行,重點是蔬菜和甜糯玉米兩大類別作物。在展會現場,市民可以與自己喜愛的農產品展開親密接觸,這里有觸碰后可散發舒爽香氣的“碰碰香”、兩三個人都抱不動的巨型南瓜、開著粉紅色小花的田七……主辦方還開辟出專供采摘的專區,市民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可以采摘。在展會現場,武漢蔬博等農業科技公司將免費向市民發送種子禮包。 這也是一次農業新品種、新科技的大展示。湖北省、武漢市農業科研部門大聯手,近年省市研發成功的新品種、新科技齊齊亮相:在這里,黃綠相間的“鴛鴦梨”、翠綠色的櫻桃番茄、與眾不同的紅秋葵……成百上千的新品種讓你應接不暇。高效的水稻、玉米種植模式,能讓農作物產量大增,農民朋友現場觀摩和學習,采購回家后“依樣畫葫蘆”。最新研發、推廣的病蟲害防控技術,不用農藥,沒有污染,能殺滅各種病蟲于無形。運用“互聯網+”技術的環境遠程監控設備,能感知天氣變化,測量耕地水肥數據,讓農業管理人足不出戶掌控蔬菜大棚。 筑品牌 推動種業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武漢種業博覽會前身是武漢蔬菜新優品種展示會,2002年以來已舉辦13屆。經過多年建設發展,武漢種業已在全省及中部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業種質科研要素廣泛集聚。全市現有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2個,種子種苗研發能力優勢明顯。通過院士專家團隊引領,我市優質水稻、抗蟲稻、雙低油菜、甜玉米、棉花、水生蔬菜等作物育種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2014年,全市種子種苗交易額129.8億元。 湖北素來是農業大省、蔬菜大省。近年,武漢市利用區位、科教、人才等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種業產業集群。首屆武漢種業博覽會面向未來種業發展,整合資源,創新展會模式和運行機制,將“館展與地展結合”、“科研與展示結合”、“公益性與市場化結合”,“成果與轉化結合”,實現諸要素零距離無縫對接,打破市場與產研兩張皮,推動現代種業轉型升級,重塑武漢種業展會的行業地位,搭建完善的中國種都產業鏈服務基礎平臺,努力建成中部第一、全國有影響力的種業博覽盛會。 新起點 武漢種業瞄準千億產業再出發 2015年5月,省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召開專門會議提出,近年來,在省農業廳和省直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推進中國種都建設,打造武漢種業博覽會時機已成熟,要摸清家底,確定工作目標,到2020年全市種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擁有一批世界領先的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和成果。 我市編制了《武漢現代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按照打造“中國種都”的發展目標,“十三五”重點建設種植業、水產業、畜牧業、果茶四大種業基地: 農作物種業按“一城一園五中心”進行空間布局,建設標準化優勢種子種苗生產基地10萬畝,種苗展示基地1000畝,種子加工生產線100條,萬噸種子冷庫一座,8000平方米左右展示館一座; 水產苗種業重點打造“6大苗種產業集群”,形成年供水產種苗1000億尾; 畜禽種業通過轉型發展,重點打造種豬、種禽、種蜂三大繁育基地,前期建設生豬、種禽(種鴨、種雞)兩大基地,年繁能力種豬50萬頭,種禽100萬套。蜜蜂種業放在后期建設; 果茶種苗業重點建設三大林果種苗繁育基地,形成3000萬株的引繁能力。 |
相關閱讀 |
“農資商品信譽卡”農民購種有保障 |
湖北宜昌市召開玉米新品種新技術觀摩會 |
江西掀起早稻新品種觀摩考察活動熱潮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