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加大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研發力度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6-25 9:11:00 |
當前,我國化肥行業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經濟效益不佳,資源消耗高,生態環境問題尤為突出。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立慶指出,為改變這種狀況,行業應向減少肥料施用量,提高肥料綜合利用率的方向發展;加大增值肥料、水溶肥料等新型肥料的研發力度。 產品:高效高質易施用 王立慶認為,現代農業對新型肥料的要求是肥料高效化、施肥機械化、水肥一體化、配方簡單化、產品功能化、成本節約化、生態環保型。氮肥行業為實現轉型升級,部分氮肥企業已經向水溶肥方向進軍。 在了解作物生長過程需肥特點的情況下,水溶肥的作用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推廣水溶肥是一項系統工程,正催生現代農業生產的技術集成變革,實現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的目的。 劉詠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企業應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依據植物營養學說和科學施肥理論,結合我國耕地質量與施肥現狀,潛心研制出技術領先、科技含量高的肥料,從而實現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農產品品質、提高農產品的商品價值、大幅減少農藥的使用量。 此外,還應不斷在各地進行區域試驗及示范田建設,先做效果后做市場,用數據說話,用肥效來回報農民。以雙贏生態為例,在德州的示范田,施用總養分53%的雙贏生態二銨與64%的普通二銨可以達到同樣的增產效果,而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的品質更好。同時,還可使資源最大化利用,并減少環境污染。 生產:肥化聯姻循環利用 劉詠表示,企業的綠色制造之路不僅是產品低碳、環保、綠色,生產的過程同樣也要追求綠色生態。李敬禮介紹,當前,國內磷礦、煤礦資源趨緊,化肥原料的供應要從長遠考慮,努力尋找新的替代型產品是現在及以后的首要任務。若想實現化肥行業的綠色制造必須發展循環經濟、廢物再利用,堅定不移地走“以肥養化,肥化并舉”之路。 將化肥與化工緊密結合起來,使某一裝置生產的副產品或者余熱能夠用最短的距離、最經濟的形式,輸送到另一個需要將其作為原料的裝置中去,形成一個產業鏈。真正實現變廢為寶,達到減少廢物排放、能量損失,最終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形成一個循環經濟體。 以冀衡賽瑞化工為例,公司產的硫酸可作為生產硫基肥的原料,也可作為苯胺產品的催化劑生產硫基肥;化肥的液氨產品作為硝基肥、硫基肥的生產原料等。 用肥:提升科學施肥技能 河北冀衡賽瑞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慶青強調,在我國化肥產量嚴重過剩的前提下,要實現農業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農藥實現“零增長”的目標,必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化肥生產方面,不能一味跟風,應始終將產品定位于市場,生產圍著市場轉,生產出契合市場需要的肥料,順勢調整產品結構。 他指出,水溶性肥料、液體肥料、生態肥料等新型肥料若想得到大面積利用,農業設施必須跟上,并且一定要采用科學的施用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否則,生產的新型肥料如何施到地里將是一個很難解決的技術難題。另外,做到農化服務與測土配方推廣相結合,做到少施肥、施好肥,使之效果達到最佳。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施肥方式比較落后,傳統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導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現象較為普遍,而機械施肥僅占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的30%左右。因此,應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意識和技能。盡可能為農民做好農化服務培訓,促進農民轉變施肥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 李敬禮還表示,實現“減肥增產”、“節本增收”的農業發展目標,企業需要積極推動自身的轉型升級,向重效益轉變,在做好技術集成、產品研發的基礎上,努力擴寬產業鏈,通過原料利用、生產制造、產品運用、流通和增產模式上綠色體系的建設來構建我國綠色肥料體系。 |
相關閱讀 |
化肥行情變化頻繁,7月尿素二銨復合肥都有十分“搶眼”的表現 |
本月第四周鉀肥行情淺析 |
鉀肥市場走勢偏差無變化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