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話肥深圳灣”高端論壇共話化肥未來發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7-6 9:16:00 |
6月24日,來自全國的進口肥、高端肥、特種肥供應商、代理商、渠道經銷商等100多位代表出席了由德鉀鹽、歐化農業、康樸、恩卓農資四家公司共同主辦了恩澤天下、卓越人生“話肥深圳灣”高端論壇,此次會議是關注進口肥、高端肥以及特種肥未來發展的一次思想交流會。 德國鉀鹽集團公司亞太銷售和市場總監Marcus Ross博士、董事總經理郭延亮博士,歐化農業貿易(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振軍、技術總監肖焱波博士,康樸貿易(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田肇壯、技術總監萬其宇出席會議,中海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營銷部總經理申文德、惠多利農資公司總經理陳達會、云葉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于音、深圳龍德威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波、深圳恩卓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卓鎮等高端肥“大腕”均到場參會。 進口肥料作為國內肥料市場的風向標,相對于國產復合肥上產能、擴規模、打新概念等方式,進口肥料則將施肥與土壤環境和諧關系納入推廣理念,顯然目的指向性更加明確,其關注點瞄準了“減少土壤污染”、“迎合零增長”不僅突出了植物營養新內涵,并成為下一個協同發力目標,更有效解決了土壤環境與作物增產之間的深度矛盾,無疑給肥料市場再度掀起一股“暖市”正能量。 進口肥 中國高端市場的領跑者 進口肥料一直是國產肥料的“導師”,在植物營養、推廣理念、營銷方式等方面一直是國產肥料的風向標。對此,郭延亮博士深有感觸。他認為肥料僅是提供植物營養的一個載體,踏踏實實推廣、從基礎做起非常重要。“現在做田間試驗、示范試驗已經普遍,但是20年前‘德鉀鹽’進入中國市場時還非常少見,經過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有效的。”進口肥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生存,也曾有過擔心。但是,今天“獅馬”復合肥依然受到傳統農業區域和傳統市場的“追捧”,顯然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只要農業、農場、農民這種結構沒有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種狀況可以維持相當長的時間。” 以“德系”肥料演變發展而來的“歐系”肥料,一直領跑國內高端復合肥市場。“我們在這么長的時間,在中國引入了一些新理念,比如恩泰克穩定性肥料以及鉀鎂肥,今天依然是中國市場的主流肥料。后來的‘康樸’葉面肥、水溶肥,盡管數量不是很可觀,但是十年前就著手做了很多工作。” 田肇壯認為,肥料定位層次不能說明所有問題,推廣的方式至關重要。“康樸”肥料在很多理念方面動手較早,品牌是踏踏實實做出來的最終結果。例如,通過試驗示范推廣進口肥,使農民感知更加直觀,雖然是一種笨辦法,但是很有效果。“進口肥以及‘康樸’品牌就是通過這么多年的積累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們同樣采用大家所說的‘笨’辦法創建‘K+S’品牌,特別是質量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一直非常穩定。”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技術經理黃高強博士十分認同這種推廣方式。此外,在技術服務方面,無論對于進口肥、國產肥都非常重要。“只有將試驗示范環節做好,才能讓農民真正認識到好處。” 渠道商也延續著這一理念。長期關注各種進口復合肥、進口鉀肥等高端肥料發展的劉卓鎮認為,“恩澤天下、卓越追求”詮釋了“恩卓”公司的發展理念,踏踏實實的經營理念贏得了多年合作客戶的認同。他們也希望用品種專一化、技術專業化、服務基層化的方向,發揮進口肥的頂端優勢。 高端肥 “靶心”理念拓展市場空間 面對中國巨大的復合肥產能,高端肥料生存空間受到關注。顯然,將龐大的數量作為基數,進口肥的市場份額確實較小。但是,進口肥卻占據著國內高端肥、特種肥市場的絕對份額。 丁振軍對于中國市場復合肥有一套獨特的“金字塔”理論。2014年復合肥料進口量約為110萬噸,其中不到一半的數量是從俄羅斯進口過來的含氯“阿康”“樂施”等產品,這部分產品姑且不討論。中國每年從歐洲進口含硫復合肥大約70-80萬噸,數量非常穩定,其中挪威肥位居龍頭老大,一年大概有40多萬噸。第二位是歐化肥料,如“獅馬牌”、“恩泰克”,其他則是歐洲進口的小配方肥料。這些含硫肥料居于“金字塔”的頂端,“顯然,這些肥料都需要找到目標市場。所以我們必須瞄準目標作物。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盯準高端作物市場。”“我一直倡導在小眾市場做出大空間。我們只要瞄準這部分市場就足夠大了。”隨著城市部分消費群體收入的不斷提高,他們對特色農產品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種植戶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在肥料投入上更關心品質,他們更需要收入安心、品質放心、降低風險,這也正是進口肥料的空間所在。 歐化農業、德鉀鹽、康樸顯然在經營理念上有一種默契——瞄準“金字塔”頂端。肖焱波闡述了“如果將進口肥料瞄準東北的大片土地,事實證明是失敗的,所以選準‘靶子’非常重要。”肖焱波認為目標作物實際上就是高端經濟作物,這才是“金字塔”肥料頂端的源頭作物。“我認為,進口肥市場并不會受到壓縮,且穩中有升。圍繞目標作物試驗示范、給農民比較收益成本,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進口復合肥的絕對量將有所提升。” 黃波則坦言,中國的肥料理念在很多方面確實應該向德國人學習。“目前高端肥市場空間很大,價格并不是制約瓶頸”。“農民認為肥料的品質更重要,種植香蕉化肥投入僅占成本的15%左右。好肥種好蕉,也就是說,每斤好香蕉的價格多賣兩毛錢能使化肥投入幾乎‘歸零’,增加投入不是問題。” 植物營養 新內涵破解大難題 肥料面臨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施用過多,能否適應2020年“零增長”是衡量肥料的新指標。在此次會議中,肥料“大咖”瞄準了土壤污染進行“破題”,也成為未來發力點。 Marcus Ross博士認為,“面對需求制訂提高肥料利用率、滿足作物需要、有針對性的整套施肥方案,是中國面臨的事情。”解決環境與過量施肥間的矛盾應引起足夠關注。他指出:“中國應當在策略上有所重視。”“人為的過度用肥、施肥不設限是導致過量施肥的根源。”陳達會則一語中的。“全球平均畝施8公斤,中國將近22公斤的用肥量。從施肥警戒水平來說,中國平均施肥量為每公頃400公斤,遠遠高于發達國家公認的安全警戒線225公斤/公頃,達到全球平均用肥量的1.8倍。”這一觀點引起人們更多關注。 發展思路導致施肥過量,土壤污染、作物環境不佳減弱肥料效果。深圳德華肥料總經理孫培金認為,“作為特種肥料,不單純是賣氮磷鉀、賣營養元素。”從目前發展來看,可以促根、抗病的功能性產品為高端肥打造了一個發展空間。深圳市恩卓農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家兵則認為,應對環境污染和土壤問題,緩控釋肥料大有可為。從我國肥料結構來看,緩控釋肥料占比例較小,還不足兩成,這將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二是土地集約化、基地化使水溶肥迎來機遇。 當然,中國破解過量施肥使進口肥料要承擔的工作還很多。萬其宇則認為:“平衡施肥的重要理念也使中微量元素肥料有很大發展。”其次,能夠提高氮效率的緩控釋肥料、穩定性肥料,以及能夠抵御災害天氣的肥料技術,通過推廣、效果顯現可以逐步培育市場。這些問題也引起人們對于精準施肥的關注。于音認為,精準施肥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措施。“我們從1998年就開始做精準施肥,實際上一個縣就要7個配方,最少的一個配方只有60噸。特別是我們的中微量元素肥料和硝態氮肥料,早在2000年就已經在煙草種植上全部實現。”廣州先益農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周文龍則認為破除行業浮躁是解決行業問題的關鍵。“所有的肥料都是資源,如何用好資源非常關鍵。各種肥料只要發揮各自作用,我國的肥料產業才能健康發展,破除行業浮躁。”應當學習進口肥扎扎實實的經營風格,肥料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東莞德盛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賀民軍闡釋了破除瓶頸需要賦予植物營養新內涵,關注“減肥”的落腳點。“第一個是關注客戶的商業目的,他們是種水果還是蔬菜,二是關注作物本身需要的環境、營養,這些都是提供配方肥的依據。”他強調,“按照客戶商業目的、植物生長基本需求、結合生長環境完成產品定制。”“通過關注客戶、關注作物、為客戶提供價值,不僅是進口肥、高端肥、特種肥的生存價值,也是農資經銷商給客戶提供的價值所在。” 顯然,進口肥在高端肥料市場的“思想之旅”已經啟程,這些理念最終將賦予進口肥、高端肥、特種肥新的生存空間,幫助行業解決減少施肥與糧食增產、土壤環境與農業發展之間的深層矛盾。而這些肥料“大腕”的思想智慧,將成為未來中國肥料行業踐行理念的最終落腳點。 |
![]() |
![]() |
相關閱讀 |
尿素價穩 維持相對平穩走勢 |
哈鐵化肥綠色通道助力春耕 |
尿素市場缺乏明顯利好支撐,預計價格漲落都較為難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