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世界鉀鹽鉀肥大會公布數據顯示,隨著近幾年來的發展,我國國產鉀肥的供應能力有了顯著提高,目前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產業規模增長迅速,二是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三是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實現了新突破。
憑借青海、新疆等省區富集的鹽湖資源,通過加大項目投入和優化產業布局,國內已培育了青海鹽湖工業、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藏格鉀肥、青海中信國安科技等一大批大型骨干企業和企業集團,形成了青海察爾汗和新疆羅布泊兩大鉀肥生產基地,僅這幾家資源型鉀肥企業合計產能已經占全國總產能的75%,我國鉀鹽鉀肥產業發展的基地化格局初步形成。
與此同時,鹽湖資源開發、鉀肥生產裝置的設計、制造、安裝基本都實現了國產化,而且部分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裝置投資大幅度降低。此外,鉀礦資源開采技術水平也大幅提高,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
據介紹,國內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低品位難開發鉀鹽高效利用技術,已將察爾汗鉀礦資源利用率由27%提高到74%,加工回收率由55%提升至65%。
隨著國內鉀肥新增裝置以及裝置改造提升產能的逐漸釋放,我國鉀肥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國產鉀肥自給率從2010年的47.2%增加到2014年的50.3%,憑借技術創新不斷突破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的提升,這一自給率可以實現長期鞏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