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特色農作物品種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7-15 9:48:00 |
我國是世界上農作物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近年來我國地方農作物品種卻在大量消失。農業部7月13日啟動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透露,近年來野生近緣植物資源因其賴以生存繁衍的棲息地環境變化而急劇減少,地方品種大量消失,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 中國農科院表示,我國將首先開展湖北、湖南、重慶、廣西等4地235個農業縣市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并對其中22個農作物種質資源豐富的農業縣市進行系統調查和搶救性收集,并在未來5年時間對全國2200個農業縣的農作物種質資源進行全面普查。 地方農作物品種大量消失 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以及氣候環境變化,是地方農作物品種大量消失的主要因素。 宋末元初,黃道婆逃難至崖州(今海南島),向黎族人學習了棉花紡織技藝,后傳遍江浙。而現在的海南,卻連棉花種植都已經罕見。今年76歲,曾任海南省農業推廣站高級農藝師的姚宜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1960年代由于作物種植區域調整,我國棉花區集中長江、黃河流域后,海南側重于其他經濟作物,海島棉呈失管狀態,1970年代以來在海南島基本滅跡”。 不僅是棉花。據《海南日報》報道,海南曾種植過44個陸稻地方品種,1956年,種植面積達到56萬畝,而如今只有中部市縣零星種植,品種也僅余兩三種,而在70年代一度達到28萬畝種植面積的芝麻,現在亦已不再成產業,四大“南藥”,現在僅余其二。 地方特色品種的大量消失,不僅發生在物種豐富的海南。 在江蘇海門市,沙烏頭豬曾是其獨有的優質畜禽品種,可也在近年來遭遇養殖數量持續減少,目前全市養殖保有量僅100多頭,面臨絕種威脅。在江西省東鄉縣,1978年發現的迄今世界上分布最北的9個普通野生稻居群,目前僅剩3個;1981年廣西野生稻分布點1342個,目前僅剩325個;原產福建以果肉維生素C含量高著稱的“莆田白荔枝”,2009年已從原生境滅絕。 重點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存 地方品種大量消失,給生物多樣性帶來破壞。但深層次分析,事關種業競爭。 資料顯示,美國擁有全球最完善的國家植物種質資源體系,目前保存資源總量達56萬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80%的資源是政府組織從世界各國收集的。美國先鋒公司擁有世界最大的玉米種質資源庫,覆蓋了全球60%的玉米種質資源,培育出了具有競爭優勢的系列品種,占有全球玉米20%的市場份額。荷蘭瑞克斯旺公司利用抗蚜蟲種質資源,選育的抗蚜生菜品種,占據了歐洲70%的生菜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我國現有48萬余份種質資源,但深度評價的僅占2%左右,遠遠滿足不了品種選育對優異新種質和新基因的需求,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經濟優勢。 |
相關閱讀 |
甘肅高臺玉米制種基地管理秩序井然 |
河南省種子管理站:小麥種子市場價格調查通知 |
浙江早稻種子儲備管理日趨規范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