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肥零增長促進精準施肥的發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7-20 9:07:00 |
自從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全國各地都開始實施各種政策響應這一號召,可以說化肥零增長促進了精準施肥的發展。 “精準施肥” 需多方共同行動 “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的提出為農資企業提出更高要求,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如何研發高養分利用率的新型肥料來滿足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改革勢在必行,企業如何將長遠發展與現實需求有機結合,是未來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 歐盟、北美、亞洲、中東部分發達國家的化肥施用量都呈現先快速增長、達到峰值后保持穩中有降或持續下降的趨勢。所以作為國內的農資企業一方面應該大力研發新型肥料,將傳統肥料進行再加工,在提高產品利用率的同時,加強肥料質量監管,走質量代替數量之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尋找更好的替代產品。包括有機肥、生物菌肥、腐植酸肥等,將傳統肥料與之搭配使用,從而減少化肥的投入量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初,農業部審議并原則通過《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國家對化肥的管理和對耕地的保護政策,對有機肥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業部參會領導詳細解讀了該方案,并指出實現“零增長”可以通過“精、調、改、替”等技術途徑來突破。“精”即是推進精準施肥;“調”是調整化肥使用結構;“改”是改進施肥方式,而最后的“替”就是有機肥替代化肥,通過合理利用有機養分資源,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實現有機無機相結合,提升耕地基礎地力。 《方案》中提出的“精準施肥”更是為農資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要實現“零增長”,不是簡單的“減量”,而是要做到“精”施。雖然在采訪中,大部分專家表示,按照目前國內的農業情況很難全面實現精準施肥,一些先知農資生產企業已經意識到“精準施肥”的趨勢性。 在國家倡導科學施肥的大背景下,緩控釋肥等新型高效肥的施用是農業發展的大趨勢,但指導農民如何高效應用是實現精準科學施肥達到“減肥”目的的關鍵。因此為了實現“精準施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國家提出了“零增長”的目標,作為化肥企業在積極踐行責任,但“零增長”絕不是化肥企業單方面的事情。“零增長”涉及到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發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農技推廣部門去積極引導,農機等相關涉農企業去密切配合。只有培育農民“精準施肥”意識,有機結合現代農機設備,才能實現真正的水肥一體化,使測土配方施肥落到實處,真正完成“減量保增長”的目標。 “零增長”倒逼企業實施“減肥行動” 為提升我國耕地質量,夯實糧食和農業生產,有效控制耕地酸化、鹽漬化、污染等問題,農業部提出“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在行業產能過剩形勢下,國內化肥行業整體業績出現明顯下滑甚至是虧損,但化肥生產企業卻肩負著“零增長”使命。 作為致力于打造中國測土配方施肥第一品牌的司爾特,在2011年便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建立了全國首家的“測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司爾特研究人員表示,測土配方技術是以土壤測試和科學合理的肥料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建立一套集“測土、配方、配肥、供應、施肥指導”為一體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由此,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達到改善土壤的作用。 北京傲禾測土肥業連鎖有限公司自創建之日起,就確立了以“降低化肥投入成本,減輕農耕土壤污染,增加農民收益”的經營理念,傾心服務于全國消費者。傲禾測土把最前瞻的信息科技完美轉化到為農服務中,打通“測土配方施肥最后一公里”,率先打造出一整套成熟的測土配方模式。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建立起健全的縣、鎮、村三級銷售服務網絡體系,幫助全國億萬農戶實現增產增收,贏得客戶和消費者的信任與青睞。 堅持自主創新、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的金正大,自成立以來就將主導產品定位為復合肥、緩控釋肥、水溶肥及其它新型肥料。率先在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9個省的玉米上推廣“種肥同播”技術。2015年,金正大繼續與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啟動“種肥同播”技術推廣行動,實現從推廣成熟的玉米種肥同播向水稻、小麥棉花等作物上拓展,并在產品上從緩釋肥向硝基控釋肥、硝基雙效肥、套餐肥等產品升級。套餐肥的推出一度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 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盈利可以來自于高價,也可以來自于增量。農業部提出的“2020年實現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對金正大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因為“零增長”的前提是保障糧食安全。應該讓更多的農戶意識到高效肥料與科學施肥的重要性。希望通過套餐肥活動建立起農戶對品牌的認可度和信賴度,這才是長期利潤的基礎。據了解,目前金正大共推出8種綜合性通用套餐,將來還會結合各地的反饋,根據農化專家研發結果,進一步細化套餐種類,為農戶提供立體化和綜合化的服務。 傳統復合肥企業在積極踐行“零增長”的責任,進入2015年以后,更多的農資企業在改變,為了提高化肥的使用率,更是提出了“精準施肥”的理念。 作為國內農資流通主渠道,中農控股充分發揮自身在原料供應、網絡建設、配肥技術和農化服務等方面優勢,在華北部分省份試點啟動“智能測土配肥站”項目建設。中農控股磷復肥部總經理王秦燕說:“通俗地講,測土配方施肥就是植物缺什么施什么,缺多少補多少。要實現測土配方施肥,進行測土和配方的農業科技人員尤為關鍵。智能配肥站利用現代控制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不僅解決了問題,還可以有效推動土壤改良、提升效益。通過建設集中式的耕地信息資源中心和分布在各個農技站點的測土配肥機,向全國各農技服務站提供精準、高效的測土配肥自動化服務,不僅為集中管理耕地提供數據資源,也對擴大肥料科學配比方案的應用范圍有著積極的作用。”據了解,目前已經在河北晉州、衡水,山東臨沐、德州等地先后建設多家智能測土配肥站,相關設施設備和服務配套工作正在順利推進。 “零增長”喚起“精準施肥”意識 為了確保“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的實現,目前國內主流農資企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得到了業內專家的認可。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龍文軍表示,農資生產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把控市場的能力比較強,隨著“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提出和實施,國內主流企業也在相應改變,不論是調整產品種類還是積極加大研發力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化肥的使用率。未來,還是希望企業緊跟市場步伐,注重產品質量、技術和宣傳,確保“零增長”目標的實現,這不僅利于生產企業的發展,更利于國家糧食安全甚至是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同時龍文軍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一是注重質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數量,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流通企業都應該加強對產品質量的把控。二是注重配套服務。隨著土地流轉及種植大戶的出現,對農資企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在做好產品的同時,要加強服務和技術支持,確保正確用肥和合理施肥。三是加大宣傳力度。讓農民明白只有合理施肥、適量施肥,才能保證農作物的生長,避免浪費以及環境污染。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研究員白由路認為,當前化肥的施用存在不合理、不平衡的現象,對環境造成威脅。因此要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需從三個方面出發:第一,肥料本身技術要有所創新和突破,用當前肥料的結構是很難實現零增長的;第二,施肥技術要改進,采用農機和農藝相結合的方式,肥料施用和技術相配合,合理進行施肥;第三,植物營養理論要深入研究,平衡好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的關系。 白由路也給出了建議。他說,化肥用量零增長目標長遠,它的提出也是在傳遞著一個信號,告訴大家不光要關注化肥的正面作用,也要注意它的負面作用。肥料企業需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主要從生產和服務兩方面加強重視:第一,在肥料生產方面企業要生產出符合現代農業要求的創新型肥料,在養分數量、養分比例、養分形態和肥料助劑這四方面要不斷創新,加強研究。第二,在肥料服務方面,農民買到肥料的同時需要指導農民怎樣施肥,使肥料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實際上也是加強售后服務。企業有好產品和好服務才能站穩腳步。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易俊杰則從5個方面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建議:一是優化產品結構,促使肥料工業升級。在現有的化肥產品中,尤其是尿素,屬于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產品,在我國的市場占有率將近2/3,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的使用比率。按照國外的經驗,可以將尿素加工成尿素硝銨溶液,提高利用率,促進肥料工業升級。二是加大工業和農業對接。通過大配方示范田與普通農戶的對比,高氮肥生產企業成本可降低200元/噸,同時利潤可以提高200元/噸,從而導致高氮肥施用量日漸增加。但是高氮肥的施用會造成更高的氮損失而污染環境,同時還會容易造成農作物前期過綠、后期貪青晚熟。因此,應該均衡施肥,發展大配方,擯棄不合理配方。三是積極創新產品,適應現代農業需求。可將尿素升級為添加有脲酶抑制劑、硝化抑制劑或氨基酸的新型肥料。這樣可以增加肥料的利用效率,延長肥料的有效時期。四是利用創新技術推動農業發展。積極推廣機械施肥,實現種肥同播,提高播種質量和勞動效率。五是加大政企合作力度,助推企業發展。加大政企合作力度,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通過整村推進等方法,進行高產高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示范和推廣,均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
![]() |
![]() |
相關閱讀 |
十二年來我國國家化肥淡季商業儲備情況詳情 |
復合肥價格持續下探,注定秋季開市空前低迷 |
史丹利-姚基金希望小學黑山中心小學正式動工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