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種國際打造“密植+粒收”玉米品種研發(fā)與推廣體系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8-3 9:32:00 |
隨著規(guī)模化經營主體的增加、勞動力成本提升、資源約束越來越大,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并增加單位面積上的產量成為當下玉米種業(yè)面臨的新課題。中種國際種子有限公司作為中種集團玉米業(yè)務的主力軍正在致力于破解這一難題,打造“密植+粒收”玉米品種研發(fā)與推廣體系。 “玉米機械粒收最大的難題是收獲前快速降低籽粒中的水分含量。”汪泓說。而在長期的發(fā)展中,我國與美國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玉米育種思路,傳統(tǒng)的中國玉米品種在臨近收獲時,玉米是由“外向內熟”,而美國的玉米是由“內向外熟”,美國的品種顯然適合機械粒收。 “能否選育出抗倒伏、易脫水的品種最主要是有合適的種質資源材料。”汪泓說。在中種國際增資重組過程中,孟山都把種質資源向中種國際開放,研發(fā)由中種國際來完成,而且會有更多的優(yōu)質種質資源材料從世界各地流入中種國際,使中種國際具備了資源優(yōu)勢。 玉米單穗一般重130~150克,研發(fā)耐密植品種,增加畝穗數(shù)是增加單產的重要途徑。在這方面,我國與國外有著較大的差距。美國每畝穗數(shù)為5000~8000株,中國為2800~4000株。 汪泓分析,前些年中國玉米收割機械化程度較低,玉米種植密度加大,被農民認為會大大增加人工收獲的勞動時間、強度和成本。所以,即便密植有較強的經濟效益,也不太容易被農民所接受。現(xiàn)在,隨著機械化籽粒收割在國內出現(xiàn)和推廣,玉米密植在生產操作中的障礙將被消除,未來農民有望借助玉米機械粒收的機遇,大力發(fā)展玉米密植。 中種國際在國內推廣的品種,如適宜河南種植的“迪卡653”,在農戶大田種植中密度可以推升到4500~5000株。為了提高農民對耐密品種種植技術的把握,中種國際加大品種推廣。一方面,在農民地里,按照農民的種植管理習慣,通過對比試驗篩選出表現(xiàn)更好的品種。另一方面,在各地建立試驗點,進行試種試栽,總結每個品種的最佳栽培技術方案,通過品種觀摩會,把“好品種+好技術”組合培訓給經銷商。“我們的經銷商不僅是經營種子,還是我們技術服務手臂的延伸。”汪泓說。 據(jù)悉,中種國際種子有限公司是中國種子集團和孟山都的合資公司,注冊資本4.8個億,當前,公司研發(fā)的迪卡系列品種在主要玉米產區(qū)推廣,南方熱帶玉米區(qū)有“迪卡007”、“迪卡008”,東北有“迪卡516”和“迪卡159”、山東有“迪卡517”和“迪卡667”、河南有迪卡“653”,新疆有“迪卡753”和“迪卡751”。多數(shù)為“根強稈壯、耐密抗倒、適合機械化操作”的品種。 |
![]() |
![]() |
相關閱讀 |
北京對種子生產、經營企業(yè)進行檢查 |
孟山都四種新型轉基因玉米品種在越南商業(yè)推廣 |
袁隆平率科研團隊赴柬埔寨推廣雜交水稻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