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破解了油菜粒重調控分子機制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9-8 10:22:00 |
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研究員領銜的油菜遺傳改良創新團隊最新研究發現,油菜A9染色體上ARF18基因(一種調控生長素反應基因表達的轉錄因子)的變異可調控粒重,且不改變角粒數,從而對產量產生影響。這項發現為油菜高產品種的分子設計和培育奠定了基礎。同時,ARF18基因成為國際上通過圖位克隆獲得的第一個多倍體作物產量基因,為小麥、棉花等其它重要多倍體作物產量基因克隆提供了借鑒。相關成果于8月31日在線發表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糧油等主要農作物的價值70%來源于種子,種子產量的遺傳改良一直是作物研究的重點,其功能基因克隆也是國際競爭的熱點。而種子產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特別是重要多倍體作物如小麥、油菜、棉花等,其基因組非常復雜,種子產量基因的圖位克隆一直未能獲得突破。雖然國際上很多團隊在10余年前就獲得了不少甘藍型油菜的粒重主效QTLs,但此前未見其粒重基因被圖位克隆的報道。 該團隊利用千粒重差異顯著的甘藍型油菜品系zy72360和R1以及關聯群體,通過連鎖分析、關聯分析、親本序列比對和轉基因驗證,最終確定ARF18是調控粒重和角果長度的目標基因,該基因的過量表達可使粒重變異15%,而角粒數保持不變。研究表明,ARF18具有轉錄抑制活性。 種子是子代,角果皮是母體器官,該團隊研究發現,種子粒重表型主要受母體基因型調控。由于角果皮的光合產物為種子中后期發育提供主要碳源,研究人員結合基因表達模式和轉錄組分析認為,油菜zy72360的ARF18功能喪失導致角果變長,從而增加了角果皮光合面積,為種子發育提供了更多的光合產物,進而導致種子粒重增加。 該項研究成果是在科技部973和863項目、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以及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的資助下完成的。
|
相關閱讀 |
海門市:重點種子經營戶負責人座談會召開 |
雜交水稻“深兩優9310”現場觀摩會在河南信陽召開 |
國務院發布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意見之種業改革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