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國微生物肥年產量達1000萬噸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9-22 9:25:00 |
微生物肥料在培肥地力、抑制農作物對重金屬、農藥的吸收和凈化修復土壤、降低農作物病害發生、保護環境和維護食品安全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國微生物肥料要快速發展還有很多瓶頸目前無法逾越。這是記者于9月18~19日在湖北武漢召開的以“轉型﹒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生物肥料產業發展論壇上了解到的。 記者了解到,全世界每年以微生物肥效菌劑形式生產的生物肥料產量在500萬-800萬噸,生物有機肥的產量在10億噸以上。我國現已形成了1000多家生產企業,年產量達到900多萬噸、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目前登記的生物有機肥料產品數量達1200多個,包括11類產品,產品中使用菌種的達100多種,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等種類。農田試驗表明,微生物肥料在蔬菜、果樹、中草藥、煙草、茶葉和大田農作物上的推廣應用面達1.2億畝。另外,每年出口量超過20萬噸。全國新型肥料協作組秘書長張小彪認為,微生物肥料已成為肥料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員,是中國生物產業和生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農業部發布的“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要求下,微生物肥料的發展將迎來廣闊的空間。 農業部微生物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主任梁運祥表示,一味地追求糧食增產帶來的是對化學肥料的過度依賴和農藥不合理使用,不僅造成耕地質量的退化,有機質下降, 而且導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酸化和鹽漬化等現象繼續慢延,從調研的數據來看,約有10%土壤存在重金屬與有毒有害有機物污染,而微生物肥料在修復病害土壤、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等方面具有明顯功效,為此在實現化肥、農藥“兩減”目標中將承擔重任。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強調,農業的轉型要求從數量增長為主真正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由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通過調整和不斷優化種養結構、產品結構、區域結構等,推動中國向生態農業的發展。 湖北吾爾利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正和表示,生物修復在美國已經形成了一門新興的生物技術產業。由于連年輪作,過量施肥和農藥污染造成的土傳病害已經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微生物在降解這些病害方面有獨到之處。農田試驗表明,含微生物的生態肥與高濃度(17-17-17)對比試驗,農作物畝增產52㎏,增產率8.0%;棉花上使用微生物有機水溶肥,比常規肥料增產26.22%,經濟作物增產能達20%以上,而且還能提高作抗病、抗旱能力。 谷豐源生物副總理呂蘭春、國家微生物肥料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常務副主任孟慶偉、首都生物肥料科技創樣服務聯盟秘書長宋永林等專家代表在研討與對話互動中表示,微生物肥料快速發展需實破“五個方面”:一是科研滯后;二是企業整體素質不高;三是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四是夸大產品功效;五是缺乏行業自律。微生物產業要支起中國肥料的半壁江山,除了國家政策支持外,建立與之相應的產、學、研、推與應用體系、加快與“互聯網+”融合勢在必行。 論壇由全國新型肥料協作組、湖北吾爾利公司聯合主辦。山東谷豐源生物科技、北京世紀阿姆斯生物公司協辦。來自中國農大、南京農大、華中農大、山東農大等農業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與致力于微生物肥料研發、生產與推廣的企業、種植大戶代表300余人參會。論壇期間成立了“全國新型肥料產業發展中心”,與會嘉賓為中心成立揭牌。 |
![]() |
![]() |
相關閱讀 |
俄烏局勢牽動化肥價格 |
磷肥價格守在低位進退不得,下半年行情走勢不容樂觀 |
鉀肥大合同到現在還不談,說明了什么?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