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首個海洋微生物農藥終結“植物癌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11-11 16:09:00 |
近日,國際上首個海洋微生物農藥“1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實現產業化,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可有效防治鹽漬化土壤中的“植物癌癥”。 青枯病等土傳病害素有“植物癌癥”之稱,土傳病害病原菌在苗期就已侵染植物,卻在開花、結果初期才開始發病,常常造成一些茄科類植物雖開花但無收獲的結局。而我們常見的番茄,就極易患上青枯病,令人無比頭痛。一種名叫“1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海洋微生物農藥的出現,將攻克這一難題:只要在移苗時和發病初期,用稀釋后的藥物給番茄 “洗洗澡”,就可實現高達80℅以上的防效率。 這個由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生化工程研究室、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上海澤元海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浙江省桐廬匯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所創制的海洋微生物農藥,是國內外第一個利用海洋微生物為生防菌的海洋微生物農藥,于2014年10月獲得防治番茄青枯病、黃瓜灰霉病的農藥正式登記證,并于2015年5月獲得生產批準證。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及其原藥(5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原藥)是國內外首個以海洋微生物為生防菌創制并實現產業化的海洋微生物農藥,其產業化不僅有望解決化學農藥無法有效防治的,素有“植物癌癥”之稱的土傳病害防治問題,更為特別的是,可以解決陸地微生物農藥由于不耐滲透壓而無法有效防治鹽漬地土傳病害這一國際難題。 長期過量使用化肥后,殘留物會使耕地鹽漬化,多年以來,國內外鹽漬地土傳病害的防治一直是未解決的難題。雖然微生物農藥在土傳病害防治方面有明顯優勢,但目前國內登記的微生物農藥的生防菌都來自陸地,在鹽漬地中難以正常發揮藥效。 “海洋微生物因耐鹽性好、能產生與陸地微生物不同的代謝產物,是創制防治鹽漬地土傳病害農藥的最佳選擇”。2005年,華東理工大學“973”首席科學家李元廣教授團隊開始瞄準海洋微生物農藥創制這一新方向。 該團隊自渤海潮間帶鹽生植物根部獲得一株海洋芽孢桿菌(Bacillus marinus),在國家“十一五”海洋“863”重點項目課題及項目負責人焦炳華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創制出國內外第一個獲得田間試驗批準證的海洋微生物農藥——1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隨后又在國家“十二五”海洋“863”項目子課題及農業“863”項目子課題的支持下,李元廣教授、田黎研究員、羅遠嬋博士、張道敬副研究員、楊佩文研究員、李淑蘭高工、倪烈總經理及劉盼西、陳杰、于浩飛、沈國敏副研究員等團隊主要成員,對海洋芽孢桿菌的培養工藝、制劑配方及加工工藝等進行了優化與放大,并在此基礎上建成年產200噸1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的生產線;制定并備案了1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及其原藥(5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的企業標準。 據團隊介紹,海洋芽孢桿菌主要通過位點競爭、拮抗作用和誘導抗性等幾個機制防治植物病害。幾年來,團隊通過73個田間試驗和示范對1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的應用技術進行了研究,如團隊在海南一個試驗中,對90株番茄進行用藥后,結果顯示,使用該藥劑后,僅12株發病,防效率高達85.9℅,而對同樣90株番茄使用化學農藥后,防效僅71.5 %;在山東臨沂鹽漬地的試驗中,對使用了該藥劑的337株黃瓜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對黃瓜根腐病的防效率達83.1℅,而同一地塊里使用同樣劑量陸地微生物農藥的防效只有70.8%,而使用化學農藥的防效僅38.2%。實驗結果表明:1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不僅對鹽漬地中的黃瓜根腐病、西瓜根腐病、花生青枯病和蘿卜軟腐病等4個土傳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效,而且對非鹽漬化土壤的近20個土傳病害及葉部病害也具有良好的防效,初步明確了該藥劑對番茄青枯病等10個土傳病害防治的應用技術;田間登記試驗結果還表明,該藥劑680g/畝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效達67.73%~85.92%、300倍液對黃瓜灰霉病的防效達72.25%~81.47%,且防效明顯優于對照的化學藥劑。此外,1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對香蕉及蘋果等有促生長、增產作用,添加營養劑可明顯促進1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的防病效果及增產作用。 “最為重要的是,毒理學試驗表明,10億cfu/g海洋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及其原藥為微毒類農藥(毒理學毒性最低一檔),對人畜及環境安全,是環保、安全、高效的新型微生物農藥。”團隊創始人李元廣教授說。 |
![]() |
![]() |
相關閱讀 |
先正達或將被巴斯夫收購 |
關于番茄“潰瘍病”的診斷——切勿管中窺豹 |
果園天旱澆水啦,中午葉片仍然發蔫是怎么回事?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