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減量增效 面臨諸多挑戰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11-12 16:32:00 |
近日,農業部推出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對企業提出了減量增效的要求。目前,我國肥料施用量過高、施肥不均衡現象突出,存在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施肥結構不平衡等問題。因此,要實施化肥減量增效,面臨著諸多挑戰。 為此,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指出,要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需從多方面下功夫。首先,肥料本身技術要有所創新和突破,用當前肥料的結構是很難實現零增長的;其次,施肥技術要改進,采用農機和農藝相結合的方式,肥料施用和技術相配合,合理進行施肥;再次,植物營養理論要深入研究,平衡好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的關系。 結合我國農業生產實際情況,有專家指出,實現化肥減量增效關鍵是把握好“精、調、改、替”,推進精準施肥、調整化肥施用結構、改進施肥方式、有機肥替代化肥。具體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幾項工作: 一是推廣精準施肥技術。這一技術是在歸納區域作物生產體系與種植制度特點及土壤養分供應特點等共性規律的基礎上,根據養分資源綜合管理相關技術原理,確定區域氮、磷、鉀及中微肥的適宜用量、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并以工藝與市場研發區域配方肥料為技術載體,配套相應的施肥技術和農化服務,實現區域高產、優質、資源高效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二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是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選擇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補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要,從而達到提高作物產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目的。 三是推廣機械化深施肥技術。機械化深施肥技術主要是指使用農業機械在耕翻、播種和作物生長中期將化肥按農藝要求的種類、數量和化肥位置效應施于土壤表層以下一定的深度。主要包括深施底肥、深施種肥(也稱種肥同播)、深施追肥。機械化深施可以減少化肥損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節省成本,增加效益。 四是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施肥與灌溉結合在一起的農業新技術。它通過壓力管道系統與安裝在末級管道上的灌水器,將肥料溶液以較小流量均勻、準確地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層中的灌水施肥方法,可以把水和養分按照作物生長需求,定量、定時直接供給作物。其特點是能夠精確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顯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增產增效情況與傳統技術相比,蔬菜產量增加15%~22%節水30%~35%,節肥40%~45%;水果增產10%~15%節水40%,節肥30%。 五是推廣農家肥與化肥混合施用。有機肥種類多、肥源廣、易于積制、成本低、施用簡單,是發展優質、高效、低耗農業的一項重要技術。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養分含量比較齊全,肥效持久而穩定。堅持化肥與農家肥混合施用,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肥力;使遲效與速效肥料優勢互補;減少化肥的揮發與流失,增強保肥性能,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此外,也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質,并對減輕環境污染有顯著效果。 六是推廣使用秸稈腐熟劑完善秸稈還田技術。秸稈腐熟劑能使秸稈等有機廢棄物快速腐熟,使秸稈中所含的有機質及磷、鉀等元素成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并產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有機質,減少化肥使用量,增強植物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質,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據了解,每畝還田秸稈200千克,可以少施20%的磷肥和鉀肥,即每畝少施2千克氯化鉀和5千克過磷酸鈣,每畝節省化肥投入15元。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認為,化肥不足或化肥過量都會降低產量。要提高產量,同時節肥增效,就必須把養分管理技術與高產栽培技術結合起來。因此,各地在實施總量控制、區域配肥、有機替代等減量施肥技術的基礎上,應與密植高產機械化栽培技術緊密結合,集成高產高效的綠色增產模式,開展大面積、整建制示范推廣應用,以提高作物單產,提升養分效率,實現減量增效。 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涂先德指出,未來,肥料產品要實現創新發展,其主要目標包括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產品品質、減少環境污染。肥料企業將是未來推動肥料創新發展,實現零增長目標的主力軍。 |
相關閱讀 |
農業部“加減乘法”確保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實施 |
本月下旬尿素市場難有起色 |
復合肥漲價化作泡影,尿素市場短期弱勢難改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