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漢召開的第三屆中國生物防治產業會議以“綠色解決方案與兩減行動”為主題,致力于推廣納米農藥、作物健康栽培全程生物解決方案,以減少化肥與化學農藥用量。
毫無疑問,納米農藥成為本屆會議的重點,前景一片春光。
此次會議由中國生物農藥與生物防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國家生物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中國植保學會生物防治專業委員會和湖北省生物農藥工程研究中心承辦,來自全國科研院所、生物企業、國際企業共230余人參加。
中國是全球農藥生產和使用第一大國,每年化學防治面積70億畝次,每年農藥產量超過300萬噸(折原藥),國內使用量達200多萬噸。會上,國家納米農藥“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崔海信認為,由于高效、低殘毒的制劑比例不高,高附加值農藥仍然依賴進口。傳統農藥劑型降解緩慢,靶標作物利用率不到30%,有害生物受藥量不足0.1%,導致農藥殘留、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被破壞、生態退化。因此,發展綠色農藥制劑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崔海信表示,納米科技是緩解農藥殘留污染的重要手段。納米農藥可以顯著改善農藥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利用率和持效期,降低農藥施用量和施用次數,減少農藥流失和加速殘留物降解,納米農藥“973”項目已經研發出納米微乳劑、納米微囊劑、納米混懸劑等各式各樣的納米農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