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溫棚韭菜灰霉病防治有妙招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4-4 15:50:00 |
韭菜灰霉病是韭菜上常見的病害之一,嚴重時常造成葉片枯死、腐爛,不能食用,直接影響產量。及時防治韭菜灰霉病是關鍵。 韭菜灰霉病的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分為白點型、干尖型和濕腐型。 1、白點型和干尖型 在葉片正面和背面生白色或灰褐色小斑點,由葉尖向下發展,一般葉片正面多于背面,病斑梭形或橢圓形,發病后期互相匯合成斑塊,致半葉或全葉枯焦。干尖型由割茬刀口處向下腐爛,初呈水浸狀,后變淡綠色,有褐色輪紋,病斑擴散后多呈半圓形或“v”字形,并可向下延伸2至3厘米,呈黃褐色,表面生灰褐色或灰綠色絨毛狀霉。 2、濕腐型 發生在濕度大時,枯葉表面密生灰至綠色絨毛狀霉,伴有霉味,葉上不產生白點。韭菜貯運中,病葉出現濕腐型癥狀,完全濕軟腐爛,表面產生灰霉。 韭菜灰霉病的病原及發病規律 1、病原 屬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苞鱗葡萄孢菌。 2、發病條件 韭菜灰霉病主要靠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傳播蔓延;每次收割韭菜時,病菌又可散落土表,借水流、農事操作等致新生葉染病。該病發生與溫、濕度關系密切,菌絲生長適溫為15℃至21℃,濕度是誘發灰霉病的主要因素,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發病重,低于60%則發病輕或不發病,另外夜間韭菜受凍、白天高溫、同時濕度又大,發病也重。 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寒青韭霸F1寒綠王F1等品種高抗灰霉病,791、平韭4號品種次之,漢中韭不抗病。 清潔棚室。韭菜收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深埋或燒毀,防止病菌蔓延。 翻田曬茬。翻曬行間土壤,有利于土壤熟化和殺死部分地下害蟲。 通風降濕。適時通風降濕,防止棚內濕度過大,是防治該病的關鍵。根據天氣變化情況,中午前后將棚膜拉開一條縫隙進行通風降濕,使棚內空氣相對濕度降到70%以下。通風量依據韭菜長勢而定,嚴禁放底風。 培育壯苗養好茬。通過多施有機肥,及時追肥、澆水、除草、養好茬,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定植前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5000至7000千克,磷酸二銨15千克,草木灰50千克,深翻入土,灌大水;定植后及時灌水;霜前追肥兩次,每次每畝追施尿素15千克,追肥后及時灌水。 行間鋪草降濕。在韭菜行間鋪設干稻草、吸收水分,降低濕度,保持地溫。 2、化學防治 粉塵法。在韭菜發病初期的傍晚,用噴粉器噴撒70%滅克粉塵或5%百菌清粉塵劑,每畝每次用量1千克,每隔10天1次,連續或與其他防治方法交替使用2至3次。 煙霧法。發病初期用10%速克靈煙劑,每畝每次用量200至250克,或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用250克,分放6至8個點,于傍晚點燃閉棚熏蒸。隔10天1次,連續或與其他防治方法交替使用2至3次。 噴霧法。在發病初期,每次收后培土前都要噴藥,輪換噴淋50%多菌靈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必要時可選用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及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至15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天1次,連續防治2至3次。注意:噴藥時,要把藥重點噴到新葉上、割口上及周圍土壤上。 |
![]() |
![]() |
相關閱讀 |
無花果炭疽病的癥狀表現、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 |
防治臍橙臍黃的方法要點 |
白術根腐病的癥狀表現、發病特點及防治方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