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干腐病的癥狀及防治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4-6 15:54:00 |
馬鈴薯干腐病又名枯萎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病菌侵染可發生在塊莖膨大期、收獲、運輸及種薯切塊過程中。農戶們應該了解掌握馬鈴薯干腐病的癥狀、發病規律和防治方法等相關知識,做好馬鈴薯干腐病的防治工作。 馬鈴薯干腐病的癥狀 干腐病病菌在塊莖上的癥狀一般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貯藏后才開始表現。最初在塊莖上出現褐色小斑,隨后病斑逐漸擴大,下陷皺縮,形成同心輪紋,進一步造成塊莖腐爛。在腐爛部分的表面,常形成由病菌菌絲體緊密交織在一起的凸出層,其上著生白色、黃色、粉紅色或其他顏色的孢子團。發病塊莖皺縮變干,即干腐。壞死組織變褐,有時呈現各種顏色,形成空洞。在潮濕條件下則轉為軟腐。 馬鈴薯干腐病的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或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幾年。在種薯表面繁殖存活的病菌可成為主要的侵染來源。條件適宜時,病菌依靠雨水濺射而傳播,經傷口或芽眼侵入,又經操作或貯存薯塊的容器及工具污染傳播、擴大為害。被侵染的種薯和芽塊腐爛,又可污染土壤,以后又附在被收獲的塊莖上或在土壤中越冬。 病害在5~30℃溫度范圍內均可發生,以15~20℃為適宜。較低的溫度,加上高的相對濕度,不利于傷口愈合,會使病害迅速發展。通常在塊莖收獲時表現耐病,貯藏期間感病性提高。早春種植時達到高峰。播種時土壤過濕易于發病。收獲期間造成傷口多則易受侵染。馬鈴薯不同品種間存在抗性差異。貯藏條件差,通風不良利于發病。 馬鈴薯干腐病的防治 (1)收獲運貯期間盡量避免薯塊受傷,減少侵染。收獲后適當干燥待愈傷后入窖貯存。 。2)貯藏入窖前清除病、傷薯;也可用殺菌劑(如多菌靈等)噴灑消毒種薯。 。3)貯藏早期適當提高溫度,搞好通風,促進傷口愈合;以后控制溫度在1~4℃間,減少發病。 。4)種薯切塊后盡快播種;適當晚播,地溫升高利于傷口愈合;用殺菌劑處理芽塊,減少侵染源;用未污染的器具運送、播種種薯。 |
相關閱讀 |
金黃芹菜的介紹 |
板栗常見的病害有哪些?該如何防治? |
果樹修剪中的“勢、形、能”辯證關系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