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科院院士呼吁開發無公害生物農藥取代化學農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4-13 9:18:00 |
隨著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各種問題開始逐漸暴露出來。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部分中科院院士呼吁加大無公害生物農藥開發力度,盡快取代化學農藥。 中科院院士吳征鎰說,人類在享受現代文明帶來的許多便利的同時,也飽嘗了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帶來的惡果。比如,化學農藥的長期使用帶來許多問題:昆蟲產生抗藥性并導致農藥劑量的加大,農產品如糧食、水果、蔬菜產生殘毒,并由于生物富集作用而使以這些農作物為食物的野生和家養動物的殘毒加大。因此,西方許多國家已不再使用化學農藥,而改用生物防治和生物農藥來取代化學農藥。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和人民健康意識和環保意識的加強,公眾對綠色食品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同時,我國加入WTO在即,農產品出口的需要也在呼喚無公害生物農藥。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俊博士對記者說,我國科學家已首次利用除蟲菊成功地開發出無公害生物農藥。現在用的殺蟲藥多半是化學合成品,由于它們對人毒性很大,現已禁用或限制使用。而天然除蟲菊的加工產品是除蟲效果很好的無公害生物農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和開發,已篩選出除蟲菊的良種,栽培種植技術和提取技術已相當成熟。 1992年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明確指出, “到2000年要在全球范圍內控制化學農藥的銷售和使用,生物農藥的用量應達60%”。據統計,僅1994年我國就發生因農藥引起的食物中毒210起,中毒人數4161,死亡32人。經有關方面化驗研究,一些農藥品種已被證實有致癌、致畸形和致突變的毒性。而我國出口的農副產品中,因農藥的殘留問題而退貨的損失,1997年就多達74億美元,損失巨大。 專家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殘留限量標準,正成為國際間食品、農產品貿易的綠色壁壘。我國傳統農產品的出口,正受到嚴重的威脅和挑戰。從出口創匯產品看,茶葉、蔬菜、水果、煙草等許多拳頭產品由于農藥殘留超標而減少了出口。就茶葉而言,如果使用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就可確保茶葉無農藥殘留污染。現在我國每年茶葉出口近20萬噸,而出口增加一萬噸就可創匯200萬美元。可見,利用除蟲菊開發的無公害生物農藥的廣泛應用,將為我國農產品出口創造十分有利的條件,大大增強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 除蟲菊是一種殺蟲植物,原產中亞,于十九世紀中葉被引入歐洲、美州及日本。在很長時間內,日本是除蟲菊和菊酯的最大生產國;二戰后,東非取代了日本的地位,如今,肯尼亞和厄瓜多爾是除蟲菊和菊酯的主要生產國。 我國三四十年代曾在南方多省試種過除蟲菊,五六十年代還在浙江和云南種植過,但一直沒有發展。八十年代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等單位的努力下,在云南中部地區取得了推廣栽培實驗的成功。經過多年研究,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完成了利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提取菊酯的中間試驗生產和除蟲菊酯的精制工藝,為實現除蟲菊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目前,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已和云南龍都工貿總公司組成了新的公司,決定引入市場機制,加速這一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在農業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有關部門采取措施,使這一高科技產品盡快進入市場。日前,中國植物源生物農藥產業化基地在云南曲靖市正式啟動,首期工程將種植10萬畝除蟲菊。 專家們對記者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目前都在大力發展除蟲菊的種植和研究其加工技術,而我國科學家已攻克了對于除蟲菊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提取菊酯的中間實驗,并開發出了含50%除蟲菊酯的精制品,完成了除蟲菊酯產業化的全部基礎研究,使我國在開發無公害生物農藥領域與發達國家處于同一水平。但是,要把這一成果應用到生產中還需要有關部門齊心協力,合作攻關,克服困難,動員農民積極種植除蟲菊和使用生物農藥。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而言,大力開發和使用無公害生物農藥,具有廣闊的市場和前景。 |
![]() |
![]() |
相關閱讀 |
納米農藥創新聯盟湖南成立 |
草銨膦除草門道多,如何才能事半功倍? |
3月,農藥瘋狂漲價,你吼得住嗎?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