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苗后除草劑藥害病因、防治和補救措施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4-18 14:32:00 |
在使用大豆苗后除草劑時,常常會遇到大豆苗后除草劑藥害的問題。本文為大家介紹了大豆苗后除草劑藥害產生的原因、預防方法以及補救措施,供大家參考。 大豆苗后除草劑藥害形成原因 1.1 不良的氣象條件 2002年6月中旬氣溫偏低,比歷年同期平均低3.1℃,且降雨頻繁,造 成土壤含水量超飽和,大豆幼苗發育不良,使之對豆磺隆、豆草特、虎威 等除草劑代謝能力差,體內解毒作用緩慢,導致藥害加重。 1.2 除草劑自身特性 苗后防除闊葉雜草除草劑對大豆選擇性不強,多數有不同程度的觸殺 性藥害,一般情況下對產量影響不大,但在2002年不良氣象條件下,藥害 程度加重,導致大豆緩解藥害、恢復生長周期延長,造成大豆延遲成熟而 減產。 1.3 使用技術不當 1.噴藥機械不合格,作業不標準 噴霧機械壓力不足、不穩,噴桿高 度不合適,無攪拌裝置,噴嘴流量不準確,車速不一致,噴灑不均勻,噴 液量和用藥量不準確,剩余藥液重復噴施,造成地頭和加藥入塹等處藥害 加重。 2.施藥時氣象條件不良 有些種植戶認為施用苗后除草劑,溫度越高 藥效越好,因此選擇晴天中午高溫時施藥。雖然在總體趨勢上是高溫有利 于雜草對除草劑的吸收與傳導,但溫度超過27℃或低于15℃時施藥,均易 產生嚴重的藥害,如在2002年6月17日氣溫高達27.3℃條件下,大豆田施用 穩殺得等芳氧苯丙酸類除草劑與防除闊葉雜草除草劑時,加重了防除闊葉 雜草除草劑對大豆造成的藥害程度。 3.施藥時期不當 如在大豆3片復葉期后施豆草特,會造成大豆生長受 抑制,約20d才能恢復正常生長,莖葉脆而易折,結莢少,生育期滯后而減 產。 4.除草劑混用不合理 不同除草劑品種混用不當,會產生拮抗作用或 抑制大豆對除草劑的解毒作用而造成藥害,如豆草特與豆磺隆、三氟羧草 醚與稀禾定混用,會加重觸殺性藥劑對大豆造成的藥害程度。 5.盲目加大用藥量 任何除草劑均有一定的安全用量范圍。部分種植 戶為了提高除草效果,往往盲目加大用藥量而導致藥害發生。 1.4 大豆不同品種耐藥性有差異 調查發現,大豆不同品種對苗后除草劑的耐藥性有差異,其中以寶豐 系列、墾農18號大豆耐藥性最強,其次是北豐系列和黑河系列大豆,綏農 15號大豆耐藥性較差。同樣劑量,如每公頃用5%豆草特1.5L+20%豆磺隆80g 時,寶豐7號、墾農18呈大豆未見藥害癥狀,墾鑒豆4號、北93—454大豆輕 微出現葉皺縮,一般7d后恢復正常生長;綏農15號大豆則出現葉片嚴重皺 縮,須根少,生長點受抑制,嚴重時整株枯死或生長點死亡,形成分枝, 且恢復正常生長需20d左右。 大豆苗后除草劑藥害的預防 1.正確選擇除草劑 所選除草劑既要有較高的除草效果,還應對作物 安全。應對雜草群落、藥劑特點、大豆品種耐藥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2002年共青農場10隊防治鴨跖草、禾本科雜草效果較好的配方為每公頃用 25%虎威1.5L+5%豆草特1.0kg或48%排草丹2.0L+5%豆草特1.5L。 2.用藥量準確 除草劑用藥量要準確,施藥應均勻一致,做到不重噴 不漏噴,噴霧機械應達到要求,噴霧壓力304.0—506.6kPa,車速6—8km/h ,選用Teejet80015型扇形噴嘴,以提高霧化效果,確保噴霧均勻。 3.嚴格掌握施藥時期 在苗后除草劑對大豆安全的前提下,視雜草大 小進行施藥,不可過早或過晚,過早雜草未出土;過晚某些雜草對除草劑 抗性增強,達不到滅草效果。在大豆具有耐藥性時期內,選擇有針對性的 除草劑,也是避免藥害產生的一項措施。 4.選擇適宜氣象條件施藥 施藥時適宜溫度為15—27℃,空氣相對濕度在65%以上,風速為4m/s以下,只有在相對適宜的氣象條件下施藥,才能 保證苗后除草劑的藥效,避免藥害產生或加重。 5.應用植物油型除草劑噴霧助劑 植物油型除草劑噴霧助劑與作物有親和性,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可降低除草劑用量的20%—30%。在保證除草劑藥效的前提下,相對降低除草劑用藥量,可避免或減輕對大豆的藥害。 大豆苗后除草劑藥害發生后的補救措施 1.及時查田補種 對藥害嚴重造成死苗形成缺苗斷壟的地塊應及時補 種,把藥害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增施肥料 當植株出現黃化、藥害等癥狀時,可每公頃增施尿素 50kg,以減輕藥害程度。 3.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 每公頃噴施云大—120 30g+增產菌濃縮液200mL,可緩解藥害程度。 4.采取促早熟增產措施 通過噴施葉面肥,加強田間中后期管理等措 施來促使受害植株極早恢復生長正常成熟。每公頃可噴施磷酸二氫鉀 2.5kg+八一農大多功能復合肥1.5kg+尿素7.5kg。 |
相關閱讀 |
用藥防治草莓輪斑病需注意的問題 |
如何使用農藥防治水稻窄條斑病 |
除了化學農藥植物也可制作殺蟲劑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