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大蒜根腐病發生規律、癥狀、病因和防治技術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4-18 16:59:00 |
地膜大蒜根腐病是大蒜生長期間容易發生的一種病害,能夠影響大蒜產量和品質。隨著大蒜種植面積的增加,該病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因此,農戶們需要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以下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地膜大蒜根腐病發生規律、癥狀、病因和防治技術: 1 地膜大蒜根腐病發生規律 該病2003年在車夫山、宿羊山2個鎮零星發現,2005年擴展到5個鎮,發病面積達1 500 hm2,2006年擴展到15個鎮,發病面積達3 500 hm2。2010年全市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病,發病面積達5 000 hm2。此病一般在出苗后2~3葉開始見病(個別田塊出苗后即見病),翌年2月中下旬為發病高峰期,3月為發病末期,以后隨著氣溫升高,植株又逐步恢復生長。 2 地膜大蒜根腐病危害癥狀 大蒜根腐病屬細菌性病害,是大蒜軟腐病的一種[1],植株受到細菌侵染后,出生根由根尖向基部開始腐爛,而后側生根、次生根接著腐爛,部分植株連“蒜母”一起腐爛,有魚腥惡臭味,易引發地蛆及其他寄生性害蟲發生;地上部葉片褪綠發黃,并從葉尖開始(或局部)沿葉脈縱向軟腐,植株矮小,生長發育失調,對產量影響較大,嚴重時植株死亡絕收。 3 地膜大蒜根腐病發病原因 3.1菌源充足是發病的基本條件 從2003年的零星發病到目前上升為主要病害,病情發展如此之快,說明田間菌源充足,給病害發生提供了基本條件。連年重茬種植,土壤中病菌積累增加,蒜農一般不進行土壤殺菌處理,或處理簡單,效果差[2]。加之近年大蒜市場行情一直看好,農民種蒜積極性非常高,面積大增,大蒜種子一時緊張,不少農民將帶病蒜種種下地,且不進行種子處理,導致病害發生。 3.2氣候條件適宜是發病的主要因素 據調查,該病在4~39 ℃范圍內均可發生,影響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溫度、濕度,溫度高、濕度大發病重。大蒜一般在9月中下旬開始播種,10月上中旬達2~3葉。此時常年日平均氣溫在15~20 ℃(春季2—3月氣溫與此相當),地膜覆蓋可提高地溫10 ℃左右。2009年秋季徐州地區氣溫一直偏高,10月平均氣溫22.6 ℃,是近40年同期氣溫最高值,因而大蒜發病重,病田率達10%左右,且早播田病重于晚播田。 另外,土壤濕度也是引發病害的重要因素,濕度大,病菌繁衍活躍,擴散蔓延快,發病重。據調查灌溉田發病率高于未灌田,病田率平均高5.4%。 3.3施肥及管理不當是發病的誘發因子 從調查結果分析,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有機肥的發病重;發病期灌溉次數多的發病重;過早播種比晚播田發病重;未進行土壤及種子處理的發病重;前茬旱作比水作的田塊發病重;白皮蒜品種比紅皮蒜品種發病重。 4 地膜大蒜根腐病防治技術 4.1農業防治 (1)選擇優良品種提純復壯,培育壯苗。大蒜是無性繁殖,易導致品種退化,降低抗病、高產等優良特性,因而要選擇優良品種,去雜去劣,提純復壯;或選擇地理差異和栽培條件差異較大的地區進行引種換種;要合理選種,剔除傷瓣、爛瓣、病瓣、無芽瓣、小瓣,培育壯苗,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2)合理施肥,適期播種,加強田間管理。根據大蒜需肥規律及土壤肥力水平,合理施肥,穩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多施腐熟的有機肥,沒有施用腐熟土雜肥的要增施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的生態肥。堅持適期播種,地膜蒜以氣溫降到20 ℃左右時為宜,早播氣溫高易發病。要加強水漿管理,保持田間濕度,注意抗旱排澇。 4.2藥劑防治 (1)土壤消毒。對連續重茬以及上年發生根腐病的田塊,要進行土壤消毒,整地時用50%敵克松30~45 kg/hm2拌細土均勻撒施后耕耙[3];或用土壤重茬改良劑60~75 kg/hm2撒施后耕耙,消滅土壤中的病菌或抑制其繁殖。 (2)種子處理。有條件的選擇無病、傷的種子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300倍液浸泡8 h左右,撈出后即可播種[4],F在常用的方法是將常規冷水浸泡好的蒜種撈出后,每1 hm2蒜種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2~18 kg拌種,拌勻后即可播種。 (3)田間噴霧。在發病初期,用20%噻菌銅懸乳劑900~1 350 g/hm2對水600~900 kg/hm2進行噴霧;或用50%氯溴異尿酸鹽450~900 g/hm2對水噴霧,隔5~7 d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用藥同時加用增效劑或生長調節劑。對于病重及死亡植株要及時拔除帶出田外,防止病害傳染蔓延。 |
相關閱讀 |
豆科化學除草的方法 |
乙草胺除草劑應用技術及使用注意事項 |
西瓜立枯病癥狀、發病規律和防治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