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香蕉”“爆炸西瓜”,植物生長調節劑真相到底是什么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4-20 9:39:00 |
“有毒香蕉”“避孕藥黃瓜”“爆炸西瓜”“激素草莓”這樣的信息不斷的在市面上傳播,給消費者帶來了顧慮,讓菜農們遭受了嚴重的損失。那么,植物生長調節劑到底該如何看待呢?下面我們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真相到底是什么? 這幾個事件最后均被證明系謠言和誤傳。像爆炸西瓜一事,后經專家組調研分析,植物生長調節劑并非是導致西瓜開裂的“元兇”,西瓜品種和天氣極端變化以及不合理用藥等綜合因素才是主要原因。 而乙烯利更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果實催熟劑。我們日常生活中吃到的蘋果、芒果、木瓜等大多數瓜果自身都產生乙烯,促進自然成熟、產生固有風味。香蕉、芒果等水果,如果等到自身乙烯釋放自然成熟后再運輸,可能在到達消費者手中時即已經腐爛,因此必須采摘青果才能保證長途運輸,上市前使用乙烯利可調節果實成熟節奏、實現果實固有風味。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副教授丁占生指出,乙烯利的作用主要是通過釋放乙烯,促進水果成熟。乙烯之所以能引起果實成熟是因為這些果實中存在乙烯的“受體”,只有與“受體”結合,乙烯才能引起果實的成熟。人體不存在乙烯“受體”,即使瓜果中存在乙烯進入人體后,也不可能產生類似于植物體內的生理生化反應,也絕不可能引起兒童早熟。這就和植物花粉不會讓人懷孕的道理。 前后也有多位專家為“避孕藥黃瓜”辟謠——黃瓜長成后仍“頂花帶刺”,部分是由于黃瓜自然單性結實產生的,部分是品種特性使然,也有部分是由于使用了植物生長調節劑延長了花期和保鮮期。 在獼猴桃幼果期用氯吡脲蘸果,可以增加產量、改善口感,其安全性已得到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認可,大家熟知的新西蘭獼猴桃(奇異果)在生長過程中也使用氯吡脲。 植物生長調節劑是通過化學合成或生物發酵等方法生產的具有類似“植物激素”功能的物質,與“動物激素”在性質、結構、功能、作用機理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只要按照國家規定的使用時期和使用量應用,不會給人體生長發育帶來副作用。 它能起什么作用? 那么植物生長調節劑到底是什么物質?它們是干什么的? 眾所周知,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除了需要陽光和熱量,本身也會產生調節生長的微量有機物質,這些物質通常被稱作植物激素,也叫植物內源激素。植物激素能夠控制和改變植物的生長過程,例如葉子和花果的形成、頸部的伸長和果實的發育成熟等。植物本身產生的內源激素量很小,而且還會受到溫度、濕度等很多因素的影響,在大規模的農業生產中,有時不能滿足植物生長發育的需要。于是,人們使用化學合成或生物發酵等方法,生產出具有類似植物激素功能的物質,這類物質就是植物生長調節劑。 目前植物生長調節劑已廣泛應用在全世界農業生產中。我國正在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約有40多種,如乙烯利、赤霉酸、矮壯素、氯吡脲、多效唑、蕓苔素內酯等,廣泛用于糧食、油料、果蔬、花卉、林木等的生產和儲藏,有的促進種子萌發,有的延長種子休眠,有的刺激植物生長,有的抑制植物生長,有的保花保果,有的疏花疏果,有的促進果實成熟,有的起到保鮮作用。 例如:使用蕓苔素內酯、吲哚乙酸、S-誘抗素等促進作物生長、增強光合作用、提高抗逆能力;使用多效唑、矮壯素、甲哌鎓等控制或延緩作物營養生長、防止倒伏;使用赤霉酸等保花保果;使用乙烯利促進水果成熟;使用1-甲基環丙烯保持果蔬、花卉新鮮;使用吲哚丁酸、萘乙酸等促進林木插條生根等等。 植物生長調節劑安全嗎? 作為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一項技術措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已在全世界得到廣泛應用,包括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首先,植物生長調節劑本身是安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靶標是植物的細胞、組織和器官,通過與植物受體結合而起作用,這與動物(包括人體)激素的作用靶標(即動物的細胞、組織器官和動物激素受體)是完全不同的,就如同我們不能讓植物通過吃飯而生長一樣,植物生長調節劑也不會作用于動物和人,因此對人而言是安全的。 我們也不用擔心食用經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過的農產品會導致兒童性早熟或其他生理功能障礙問題,因為人體不存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受體,所以植物生長調節劑不會對兒童發育造成影響。 其次,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過的農產品是安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毒性低,用量小,使用濃度一般在百萬分之一數量級,易降解,只要按照國家規定的使用時期和使用量應用,不存在殘留超標的問題,更不會在人體內累積。多年來的檢測結果顯示,我國從未出現過植物生長調節劑殘留超標的現象。 所以說,不要談植物生長調節劑色變,正確合理使用經過登記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不會影響農產品的安全性,相反還能改善品質。對于謠言大家一定要理性對待,科學分析,不要盲目跟風,更沒必要產生恐慌。 科學使用要注意啥? 植物生長調節劑種類繁多,并且因為種類、使用濃度、使用方法和使用時期以及使用時植物的生理狀態和氣候條件等不同,其發揮的生理作用和生物活性會有較大差異。所以,一定要嚴格按照具體品種推薦的方法和濃度使用,以免達不到預期的作用或發生藥害等副作用。 由于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誤解以及因其不合理使用帶來畸形瓜果的影響,使很多消費者不敢購買施用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農產品。其實,植物生長調節劑造成畸形瓜果、產品風味改變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不合理,大部分是因為使用量過大或使用時期不合適造成的。使用時期、濃度、次數、環境條件、作物種類、品種、生育期、使用方法均會影響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藥效。只要掌握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正確使用技術,就會起到趨利避害的作用。 有些農民朋友往往一味追求藥劑效果,而超范圍或超濃度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這很可能造成減產或品質降低。如在花生上過量使用多效唑造成果實變小,麥冬上過量使用多效唑降低品質,獼猴桃上過量、多次噴施氯吡脲使果實口感變差等。 要把握適宜使用時期。在植物生長調節劑登記資料中,對施藥時期進行了明確規定,必須在藥劑最能發揮作用的時期施用,才能起到節約藥劑和避免藥害的理想效果。例如柑橘花芽分化期噴施赤霉素會抑制花芽形成,但在柑橘幼果期噴施赤霉素就可提高坐果率。氯吡脲在西瓜花期施用,會起到保果增產的作用,晚用藥則可能影響產量。使用噻苯隆脫葉,需在全田棉鈴自然吐絮率達50%時噴施,使用時間太早則會降低棉花產量和品質。 同時要嚴格控制濃度及施藥次數。植物生長調節劑用量微小、作用顯著。使用濃度應嚴格按照標簽上的作物和調節目的準確配制,不可隨意增加藥量和水量。噴藥次數的確定依據農藥標簽說明進行,多數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在植物適宜時期一次施藥,有的藥劑則采取多次噴施。如蕓苔素內酯促進葡萄、番茄、黃瓜等果蔬生長,全生育期生長時需要多次施藥。一些農民朋友往往認為藥量越大越好,噴藥次數越多越好,結果植物生長調節劑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且增加了用藥成本,還容易造成減產,影響作物品質。 要根據植物長勢及水肥狀況決定是否需要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如縮節胺適用于肥水條件好、長勢旺的棉田,天氣干旱而不能保證灌溉作用的棉田不宜使用,長勢不好或棉花生長受到抑制時不能使用。 此外,選擇適宜施藥條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選擇無風、晴朗、溫度和濕度適合的天氣施藥,避免降雨前和極端天氣條件下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大棚施藥應避開溫度高的中午進行。 最后,如不慎誤用了植物生長調節劑,如噴施了錯誤的藥劑、施藥時間不宜或時期不當,應迅速用清水進行沖洗,同時注意加強誤用藥劑作用的水肥管理,使其及早恢復生長。 |
相關閱讀 |
雙草醚如何科學使用 |
多雨季節,蔬菜大棚謹防澇害! |
幾大亮點:《農藥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