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梨樹缺鈣癥癥狀、原因及防治措施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4-20 16:40:00 |
梨樹缺鈣癥是梨樹生長期間容易出現的一種病害,能夠導致梨品質和產量的下降,給農戶們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因此,了解梨樹缺鈣癥癥狀、原因及防治措施,對農戶們非常有必要。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梨樹缺鈣癥的相關內容: 1. 梨樹缺鈣癥癥狀 1.1 果實 梨樹缺鈣癥初期于果面出現不規則狀凹陷斑,青綠色,有的逐漸變為褐色,病斑直徑2-8 mm,病斑下果肉呈海綿狀、褐色、食之味苦、深度5-13 mm。果面凹凸不平,有的果實外觀正常,表面無明顯凹陷斑,剖視果肉可見不規則形褐色木栓化組織,味苦。嚴重時,果肉內的斑點既多又大,果實易形成頂端黑腐。 1.2 葉片 幼嫩部位先表現生長停滯、新葉難抽出,嫩葉葉尖、葉緣粘連扭曲、畸形,新梢嫩葉上形成褪綠斑。幾天后,褪綠部分逐漸變為暗褐色,并形成枯斑。嚴重缺鈣時,頂芽枯萎、葉片出現斑點或壞死斑塊,枝條生長受阻。 1.3 根系 根系生長差,隨后常出現根腐,根系受害表現在地上部之前。 2. 梨樹缺鈣癥原因 2.1 土壤 1)土壤貧瘠,或由于大量長期施用化肥和不合理的施肥方法,造成土壤板結,或土壤呈酸性,有效鈣含量降低,以及土壤中鉀的施用量過高,導致果樹鈣素的缺乏。 2)土壤成沙質,有機質含量低,鈣素含量少,并且鈣離子容易流失或被土壤固定,不能被吸收利用。 3)偏施氮肥,氮鈣比值大于20,容易誘發缺鈣癥。 4)土壤中施用過量的銨態氮肥,銨離子會抑制根系對鈣的吸收。 5)當土壤酸度較高時,可使鈣很快流失,氮、鉀、鎂較多時也易誘發缺鈣癥的發生。 2.2 樹體 1)樹體連年環剝,結果量增大,樹體營養消耗多,嚴重削弱了樹勢,致使根系生長發育受阻,降低了對鈣元素的吸收利用。 2)一般幼旺樹發病較重,結果大樹發病較輕;大型果實發病較重,小型果實發病較輕。 2.3 氣候 1)環境溫度高,光照強度大,葉片蒸騰作用強,葉片會奪取果實中的鈣元素;枝葉量大,夏季氣溫高,葉片蒸騰作用比果實強,枝梢對鈣的競爭力大于果實,造成果實因鈣元素的外流而缺失。 2)天氣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影響根系對鈣元素的吸收利用。 3. 梨樹缺鈣癥預防措施 3.1 農業措施 1)秋施基肥。采收后至土壤結凍前進行,施肥越早效果越好。肥料以腐熟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化肥中要N、P、K配合,Ca、Mg、Fe、Zn根據土壤含量施用。每100 kg果施有機肥1 00~150 kg、尿素200 g、過磷酸鈣l一2 kg、硫酸鉀300 g,混合均勻后施用。缺少鋅、硼的果園,每株再施高純鋅、高純硼100 g。采用2年深施,1年淺施的方法。挖環狀溝或放射狀溝,溝寬25-30 cm、深50-60 cm,溝的位置各年要錯開,施肥后覆土、澆水。 2)平衡施肥,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重病果園667 m 氮肥施用量應控制5 kg以內,并避免施用銨態氮肥。 3)改良土壤理化性狀。酸性土壤,667 m 施25~50 消石灰,開花前和坐果后分兩次施入;沙質土壤,施用硫酸鈣、過磷酸鈣或生物鈣肥,在開花前施入,667 m 施40-50 kg。 4)對于樹勢弱的梨園,少采用或不采用環剝措施,以環刻來促進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 3.2 化學措施 1)噴鈣。落花后30~40 d內樹上噴施鈣肥3次,采收前30~40 d內噴施鈣肥2次。應著重對準果實噴布。鈣肥種類有硝酸鈣20(3,-300倍液、氯化鈣200~300倍液、美林鈣300倍液、氨基酸鈣600~800倍液、腐殖酸鈣500倍液、活性鈣500倍液等。噴肥時,在鈣肥中加入硼砂300倍液,可促進根系對鈣的吸收和鈣元素的運轉。應避免在強烈陽光下噴施,以防發生肥害。 2)梨果采收后,用2%~4%硝酸鈣浸果,可預防貯藏期果肉變褐,增強果實耐貯性。 |
![]() |
![]() |
相關閱讀 |
枇杷追肥什么時間合適?農戶們該怎么追肥呢? |
紅小豆病蟲害防治方法大全 |
如何防治石榴鉆心蟲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