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肥減量趨勢下,中微量元素如何使用才能促使農業增效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4-28 8:44:00 |
近日有消息傳出,復合肥料國家標準修訂正在醞釀,屆時原國標中不允許標出中微量元素含量的限定將放開。今年以來,中微量元素肥料行業“好事連連”。利好聲中,中微量元素的應用應該掌握一個什么度,才能在化肥減量趨勢下促使農業增效? 行業: 形成自律促進理性發展 據統計,全世界缺乏中微量元素土壤面積達25億公頃,而中國中低產田占總耕地面積的70%以上,其中大部分中微量元素缺乏,農產品質量受到影響,人們身體因為缺乏中微量元素造成的“隱形饑餓”也將成為健康隱患。 有資料顯示,中國耕地退化面積已占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其中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這都威脅著中國的糧食安全。2015年,農業部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都明確提出了調整化肥使用結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建明認為,化肥零增長并非簡單地限制化肥使用量,而是要在保證糧食安全的情況下有增有減。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主任沈兵提醒,除硼、氯外,幾乎所有中微量元素都是重金屬,適量和過度的數量差異很小,超量就有可能產生毒害,治理起來要比大量元素困難很多,所以中微量元素這個“增”量必須要有在科學平衡施肥前提下的精準化把控,不可人為炒作,肥料行業為此應該形成自律,理性促進中微量元素健康發展。 企業: 尋求差異化發展補上短板 由于品種繁多、作物和地域不同存在需求差異化以及產品標準缺失等一系列問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行業發展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在目前復合肥料國家標準中不允許標出中微量元素含量。對此,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聰表示,當前正在對復合肥料國家標準修訂進行前期投票,修訂后為強化中微量元素在化肥零增長中的作用,原標準中的限定將放開。 其次,中微量元素肥料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市場混亂、缺乏監測、管理缺失、研發滯后、虛假宣傳等。農業部全國農技中心土壤肥料質量監測處處長李榮介紹說,從2014年度肥料市場抽查情況統計看,1217個微量元素肥料樣品數,共查處假冒偽劣肥料7051噸,查處假冒偽劣產品所占比重很大。 李榮指出,整頓規范肥料市場,需從登記管理入手,不斷建立、完善標準體系,加大市場監控力度,加強宣傳培訓。在產品登記上要堅持簡單工藝的不予登記,沒有可靠資源來源的不予登記,以城鎮垃圾、城鎮污泥、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棄物為原料的產品不予登記等原則。因此,中微量元素肥料研發中應注意產品有效性、施用安全性、工藝先進性和資源可靠性。 農民: 科學平衡施肥漸成主流 當前,中國耕地中鈣、鎂、硫、硼、鐵、鋅、錳、銅、鉬在缺素臨界值以下的耕地比例分別占到 64%、53%、40%、84%、31%、14%、48%、25%、59%。李榮在發布了這些數據后說,中微量元素肥料發展趨勢有三:一是單質化。要避免某些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富集;二是高效化。采取螯合、絡合等方法,提高微量元素的施用效果;三是多功能化。既滿足作物高產的要求,又能提高抗逆能力、改善品質。 全國各地從事中微量元素肥料研究的專家學者也介紹了各自成果。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董彩霞建議通過施用優質有機肥來補充中微量元素。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石孝均則表示,廣西、江西、福建、重慶、湖北等柑橘主產區中微量元素普遍缺乏,種植戶對優質中微量元素肥料需求迫切。甘肅省農科院土肥所所長車宗賢提醒企業在甘肅推廣的肥料中應添加鉬。華中農業大學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副教授孫學成表示,無論氮水平高低,施鉬均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產品: 提質增效突破同質化瓶頸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張福鎖教授表示,國外優質肥料產品之所以被認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特別重視添加中微量元素和利用了營養元素間正的交互作用。據悉,國內復合肥生產企業正順勢而起,將中微量元素作為化解化肥品種同質化瓶頸的一個突破口。硼肥企業代表說,進口硼肥在國內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之前由于技術壁壘,國外產品幾乎壟斷市場,而隨著十硼酸鈉國產高硼肥料問世,質量穩定、含量高于進口產品的新型硼肥可為農戶節省大量費用。 |
![]() |
![]() |
相關閱讀 |
中國“三農”今年“好氣象” |
尿素局部跌價讓人大跌眼鏡,行業博弈局面或暫時持續 |
2012年化肥進口關稅配額總量持平于1,365萬噸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