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煙草野火病發病流行規律,煙草野火病防治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5-3 17:00:00
    

  煙草野火病是煙草生長過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發病煙田病株率 40~50,病葉率17~21,病情指數6.5~8.6。重病煙田病株率達90 以上,病 葉率48~57,病情指數25~30 初步測算因發病年損失煙葉480余萬公斤。為 摸清該病在云南的發病流行規律,探索有效的綜合防治技術,作者自1 987 年起對煙草野火病的病原侵染、田間病情流行與氣候、栽培的關系,以及 綜合防治技術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結果,現報道如下。

煙草野火病

點擊圖片進入產品詳情頁

  一、病原形態及侵染呈現的癥狀

  l、病原形態 經取病組織作菌溢后分離培養,取該菌作格蘭氏染色,菌體呈陽性反映,菌體為短桿狀,大小0.4~0.7×1.2~1.4微米。銀鹽法染色,鞭毛單極生,多數是3根。從病原菌形態看,屬PSeuOo monas tabaei(Waif andFomr)~tapp(煙草假單胞菌)。

  2、病原菌侵染呈現的癥狀

  經多次人工接種罹病觀察,煙草野火病在煙株葉片上的癥狀呈現是:接種后l~2天葉片上出現0.2厘米左右的深褐色帶水漬狀小圓點;2~3天后在圓點四周出現淡黃色寬暈;3~4天后圓點擴展黃暈變窄形成直徑0.6~0.8厘米的圓形褐斑}5~6天后形成中心淡褐色、外緣深褐色、四周具黃暈、直徑0.6~1.5厘米的圓形或近圓形病斑。在潮濕氣候下,病斑表面有薄層菌膿,干旱時病斑破裂。在煙株團棵期至旺長期(7月上中旬),遇暴風雨或多雨的氣候時,葉片上會出現急性擴展型病斑,特點是接種后l~2天出現0.3~0.4厘米水漬狀褐色小圓斑,3~4天后擴展成直徑0.5~1.厘米的暗褐色圓斑,四周黃暈不明顯,待到天氣轉晴,氣溫升高時黃暈才明顯出現。田間煙株在自然發病情況下出現此病斑時,單葉病斑數多,煙葉受害重,病情傳染流行快。

煙草野火病發病流行規律,煙草野火病防治

  二、發病潛育期及田間病情消長規律

  1、潛育期(見表1),經在田間煙株上定期接種病原觀察,煙草野火病自病原菌侵染至病斑的出現,潛育期的長短,在適宜的氣溫(日平均19~22~C)下與濕度有密切關系。空氣相對濕度在86 以上,潛育期只有4天,空氣相對濕度在81~84 之間時,潛育期為5~6天。空氣相對濕度在80 左右時,潛育期延長到8天。在高溫(日平均氣溫22.3℃ 以上)、干旱(空氣相對濕度在73 以下)煙株葉片呈現缺水的情況下,接種后往往不出現發病癥狀。

  2、田問病情消長規律 經1987~ 1989年在曲靖市麻黃村和羅平縣學田村烤煙田問設點定株觀察, 自6月30日起至8月30日(煙株頂葉成熟期)止,隔5天作一次病情調查(見圖1),大田煙株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團棵期)開始發病,隨后病情迅速上升,至7月中旬(旺長期)出現第一個流行高峰,病情指數增長值為4.7~ 3。7月下旬(25~30號)病情下降,病情指數增長值為1.6~1.2。8月上旬(5號左右)病情又回升出現第二個高峰期,病情指數增長值為2.4~3.7,比第一高峰期病情增長值低。8月中旬(10號以后)病情下降流行緩慢,直至煙株頂葉成熟。在8月下旬(20~25號)多雨的情況下,田間病情會迅速上升,造成煙株上部葉片受害。另外,據對煙苗發病的情況觀察,野火病在煙苗上的發病期一般是4月中旬,隨后病情逐漸上升至5月中旬出現發病高峰期。

  從田間病情消長的規律看,防治野火病的重點時期應該是:4月中旬至下旬注意對發病煙苗采取綜合防治;7月上旬至中旬須認真防治大田內的發病煙株,以控制病情上升降低煙葉受害程度。

煙草野火病發病流行規律,煙草野火病防治

  三、田間病情增長與氣候、栽培因素的關系

  l、與氣候的關系

  從1987~1 989年3年觀察的資料分析得出(表2)在日平均氣溫1 8.4~ 22.9℃ ,空氣相對濕度77~93.4,日雨量0.5~26ram, 日照0.1~8.3小時的氣候條件下,野火病在田間的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在氣溫1 9.3~21℃ ,空氣相對濕度84.6~93.4 , 日雨量l_6~6.7ram, 日照0.1~3.9小時的氣候條件下,田間病情增長值最高,為4.06~12.5,是田間病情增長的高峰,煙株受害損失最重。氣溫在22~C以上,空氣相對濕度80 以下,日降水量lmm以下,日照在6小時以上,處于高溫、少雨、偏旱的天氣時, 田問病情增長值低,只在2.5以下。此時病情流行緩慢,煙株受害輕。另外,在久晴高溫的氣候下,遇天氣突變,暴風雨或中到大雨之后,田間病情會迅速上升,造成煙株受害較重的結果。

煙草野火病發病流行規律,煙草野火病防治

  2、發病與栽培措施的關系

  (1)煙苗帶病是引起大田煙株發病的主要原因。煙農反映:有野火病的煙苗,栽到哪里,哪里就發生野火病。l988年嵩明縣嵩陽鎮木柞村有戶煙農,自己未育好煙苗,從楊橋鄉法果村買煙苗栽,由于煙苗帶有野火病,栽后煙株發生了野火病,病株率達95 ,病葉率52 ,病情指數27.5,煙葉減產30~35 。

  (2)連作地比輪作地發病重。據在玉溪市宋官村、羅平縣青草塘村、路南縣麥地莊村等地調查得出:隔年輪作的煙地,野火病病情指數是2.65,連作兩年的病情指數是8.17,連作三年的病情指數是9.2, 連作四年的病情指數高達21.7。這說明連作地比輪作地發病重,而且是連作年限越長病情越重。

  (3)施氮量高的煙田發病重。據在路南縣、美邑鄉虞納村調查,在中等肥力地上栽種紅花大金元品種,畝栽1300株,氮、磷、鉀為1:1.5:h 5,畝施純氮6公斤的野火病發病指數是l1.86f畝旌純氮d.5公斤的發病指數是1.34。另據羅平縣學田村在中等肥力地上栽種G28品種,畝栽1100株,氮、磷、鉀為1:1:1.5,畝施純氮6.5公斤,其發病指數是52.56,畝施純氮5公斤其發病指數是6.3。從上述兩地兩個品種不同施氮量的病情比較得出,施氮量高的煙株野火病發病重。

煙草野火病發病流行規律,煙草野火病防治

  四、防治方法的研究

  1、藥劑防治試驗結果為探索防治煙草野火病的有效農藥種類及使用方法,自1987年以來,在本所試驗地和羅平縣先后進行了83增抗劑、葉青雙、鹽酸黃連素、加吸米、抗枯寧、新植霉素、農用鏈霉素等藥劑的田間藥效試驗,其結果(見表3)(1)農用鏈霉素200單位防效最佳,防效達82.6~91.6 oA。(2)83增抗劑150倍和農用鏈霉素150單位,新植霉素200單位等防效較好,防效在69.1~78 之間。(3)農用鏈霉素100單位,新植霉素150單位,加吸米600~800倍、葉青雙500倍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效為51.2~58.5 之間。其他藥劑防效均不理想。

  2、波爾多液的防效經試驗,用硫酸銅0.5公斤、生石灰0.5公斤分別溶于2、5公斤清水中,取溶液混合后再兌水75公斤配成波爾多液。在田間野火病初發時噴第一次藥,以后隔6天噴一次連續四次,設不施藥作對照。噴波爾多液區騎火病病情指數由0.52上升到1.24,增長0.72 對照區病情指數由0.62上升到2.63,增長2.01。兩者相比,連續4次噴施波爾多液對野火病的防效為62.20 。

  3、摘除蟈株感病腳葉的防效

  按野火病在田間煙株上由腳葉發病,后向中上部葉傳染的規律,為減少田間傳染病原,1989年7~8月在宜良縣草甸鄉煙田作了摘除感病腳葉防放觀察。方法是在野火病發生初期(7月中旬煙株旺長階段)每株煙摘除底腳葉2片,設不摘葉廈作對照,摘葉區和對照區面積各為1.5畝。摘葉區摘除底腳葉后,野火病病情指數由4.92下降到1.28,病情減少值為3.64,是發病指數的74 。隔20天后再次調查,摘葉區病情指數由1.28上升到2.6,增長1.32;對照區病情指數由5.01上升到8.66,增長3.65 兩者相比,說明在烤煙田間發生野火病初期,一次性摘除煙株底部腳葉2片,對減少田問病原、降低病情上升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4、綜合防治技術應用的成效

  為驗證煙草野火病綜合防治技術的設計,1989年4~9月在宜良縣草甸鄉500畝優質煙上實施了(1)煙苗施藥殺茁消毒。在豎葉期至成苗期對病苗噴撒200單位農用鏈霉素,對未發病苗噴撤1:1:1 60波爾多液預防野火病。(2)控制裁煙密度。上等肥地畝栽1.000株.中等肥地畝栽1 200株.下等瘦脊地畝栽1300株.全部實行東西向單壟條栽。(3)煙株施肥控氮增鉀。紅花太金元品種畝施純氮量控制在6公斤以下,氮、磷、鉀比例1:l:2.5。肥地畝施純氮4公斤,中等肥地畝施純氮5公斤,低等瘦地畝施純氮5.5公斤。(4)設立病情觀察點,定期調查病情,掌握田問發病動態。(5)摘除煙株感病的底腳葉1~2片,減少田間病原。(6)噴旌農藥控制野火病的發生和蔓延。自烤煙移栽成活時起,隔6~7天噴一次1:1 160波爾多液,預防病原侵染。在7月上中旬田間野火病發生時,對發病田塊噴施200單位農用鏈霉素,隔3天一次連續兩次。經上述六項綜合防治措施的實施.有效降低了野火病的危害。據對中部葉和上部葉病情調查綜合分析,大面積綜合防治區病情指數0.71,未防的對照區病情指數4.1,綜合防治區比對照區病情指數低3.39。綜防效果為82.7%。

相關閱讀
怎樣防治馬鈴薯甲蟲害
防治茄子猝倒病的方法要點
甘蔗鋸天牛出現的環境條件及防治方法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