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瓜蔓枯病癥狀、發病規律和防治方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5-10 15:56:00 |
蔓枯病是西瓜主要的病害之一,西瓜蔓枯病發病株率一般為15%~25%,嚴重時高達60%~80% ,病害流行時可使瓜田出現大量死蔓,減產30%以上,嚴重影響西瓜的產量和品質。由于西瓜重茬面積較大、抗病品種較少等原因,西瓜蔓枯病發生與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趨勢。 1 癥狀 西瓜整個生育期地上部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莖蔓,重時還侵染果實,全生育期都可發生。幼苗染病,多在子葉分叉處發病,初呈水浸狀,后變褐壞死并縊縮,病部產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成株期發病,葉片病斑初為褐色。圓形或半圓形,后發展成邊緣明顯中心灰褐色病斑,后期病斑相互匯合成不規則大斑,或單個病斑發展成近圓形大斑,病斑中心灰褐色邊緣深褐色.有同心輪紋并產生明顯小黑點,最后病斑波及全葉使葉片變黑枯死。有時病害沿葉脈發展,呈褐色水浸狀壞死.也產生小黑點。葉柄及蔓上發病,初為水浸狀小斑,后變成褐色梭形至不規則形壞死斑,由小變大致全株枯死,其上產生許多黑色小點。瓜果染病初形成不定形水浸狀褐色壞死小斑,迅速發展成近圓形灰褐色水浸狀壞死大斑,隨病害發展病瓜腐爛,最后在病斑表面產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殼。 2 發病規律 該病的發生危害程度與溫度、濕度和栽培管理有關。病菌侵染危害的溫度范圍為5℃~35℃ 。最適溫度為25℃。酸性土壤(pH 4~6)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長。病菌發育的適宜相對濕度為80%~92%,降雨量和降雨次數是此病發生的主導因素。該病是一種可積累流行的土傳、種傳病害,連作田發病較重。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隨植物病殘體在地表、土壤中越冬,產生的孢子成為下一季發病的初侵染源。病菌在水中及潮濕土壤中可存活3個月,在旱地可存活8個月以上。種子可以帶菌(帶菌率為5%~30%,引起子葉發病),并能存活18個月以上。病殘體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及流水傳播蔓延,孢子萌發后通過氣孔、水孔等可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幼苗子葉或嫩莖,引起發病。 3 防治方法 3.1 選用抗病品種 抗病性較好的品種有西農8號、京欣、富寶2號等。此外.先行者、重茬1號以及一些國外品種也有一定的抗性。 3.2 農業防治 (1)與大田作物(禾本科等作物較好)或非瓜類蔬菜作物實行3~5年輪作可減輕蔓枯病的發生。 (2)由于高溫高濕、種植過密易發病,因此應選地勢高、排水好、肥沃的沙質壤土地塊種植.實行壟作栽培。 (3)及時修剪植株,保證通風透光良好。 (4)施足基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 (5)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創造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 (6)植株發病后及時清除病株,收獲后徹底清理田同植株殘體及雜草,并集中深埋銷毀,加強田園衛生,從而減少田間及越冬病原菌數量。 3.3 物理防治 (1)強光曝曬和高溫消毒:將種子置于陽光下曝曬,每隔2h翻動1次;將曝曬好的種子放人容器中,加入80~C~90qc的水,攪拌5 S,然后加入涼水將溫度降到50℃~60℃ (2)溫湯浸種:將種子放人55℃溫水中浸泡20 min后晾干直播。 3.4 化學防治 (1)種子處理。用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1ml對水2ml后加入125 g種子攪拌均勻,晾干后再播種對蔓枯病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2)苗床土壤處理。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進行苗床土壤處理,可預防蔓枯病。 (3)灌根。苗期4葉齡用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200~300 ml。 (4)噴霧。①移栽前3~5d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苗床。帶藥移栽。可減輕大田前期發病。②發病初期用25%咪鮮胺乳油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1500倍液.或7O%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隔5~7 d噴1次,連噴2~3次,重點噴施植株中下部。蔓枯病病菌一般從整蔓后留下的傷口和裂蔓傷口侵入,因此,整蔓后及時對傷口及蔓部噴藥至關重要。病害嚴重時,可用上述藥劑使用量加倍后涂抹病莖,一般涂抹在流膠處,可促進傷口愈合。 |
![]() |
![]() |
相關閱讀 |
草坪殺菌劑如何根據不同病害做出合適的選擇呢? |
生姜腐霉病的為害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 |
甜瓜連作障礙發生原因有哪些?農戶們該如何應對?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