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黃瓜立枯病的發生與防治方法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5-12 15:21:00
    

  黃瓜苗期立枯病是保護地蔬菜的主要土傳病害之一,是影響育苗質量和成活率的主要限制因子。隨著保護地連作年限的增加,病原菌積累,危害逐年加重。在全國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尤其在育苗中后期發病嚴重, 常造成大量死苗甚至毀床。

黃瓜立枯病的發生與防治方法

  1 發病癥狀

  黃瓜立枯病俗稱死苗、猝苗,除危害黃瓜外還能危害番茄、茄子、辣椒、豆類等多種幼苗及大苗。病害一般比猝倒病來得晚,多發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其特點是受害幼苗莖基部產生橢圓形暗褐色病斑,帶有輪紋,前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復,病斑逐漸凹陷。濕度大時產生淡褐色蛛絲狀霉,但不明顯,病部沒有白色棉絮狀霉。病斑逐漸擴大后繞莖一周,甚至木質外露,最后病部收縮干枯, 葉片萎蔫不能恢復原狀,幼苗不呈猝倒伏狀,逐漸干枯死亡。地下根部皮層變褐色或腐爛,但不易折倒,病部具輪紋狀或淡褐色網狀霉層。

  2 病原

  在北方保護地主要是由立枯絲核菌(R h fZ 0 C t0 n f a s o Z a n f)、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禾谷鐮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且以前兩種為主。

  立枯絲核菌是一種嚴重危害農作物的土傳病原菌,可引起多種農作物的病害。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分布于全世界的耕作和非耕作土壤中,且易從染病植株及土壤中分離得到。其寄主范圍非常廣泛,主要引起稻、麥、棉和多種蔬菜瓜果病害,特別是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造成的經濟損失非常嚴重,是很難防治的土傳病害之一。

  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無孢目絲核菌屬真菌,適溫17~28℃ ,在12℃以下或3O℃ 以上受限制。菌絲體早期無色,后期逐漸變淡褐色,最后糾結成菌核。菌絲呈銳角分枝,分枝處有明顯縊縮,離分枝處不遠有隔膜。菌核扁圓形、扁卵圓形或相互愈合成不規則形,表面與內部均呈褐色,表面粗糙。不產生分生孢子。當濕度高時,接近地面的莖葉病組織表面形成一層薄的菌膜,初為灰白色,逐漸變為灰褐色,上面著生桶形、倒梨形或棍棒形的無色擔子,上生4個小梗,每個小梗頂端產生一個單細胞、無色、倒卵形的擔孢子。立枯絲核菌主要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中長期營腐生生活,遇到適當的寄主時,病菌以菌絲體直接侵入幼莖或根部,在病部又可產生菌絲和菌核。

  3 發生條件和規律

  病菌的腐生性較強,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所以帶菌的土壤和病殘體是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流水、農具和帶菌的有機肥等傳播。當使用帶有病菌的未消毒的舊床土育苗,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在苗床溫度較高和空氣不流通,幼苗發黃時,易發生立枯病。立枯病是春季黃瓜出苗一段時間后較易發生的病害之一。黃瓜種子帶菌、育苗床感染立枯病菌是病害發生的重要原因,另外苗床管理不善、通風不良、溫度較高、陰雨多濕、土壤過粘、重茬、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等也易誘發本病。

黃瓜立枯病的發生與防治方法

  4 綜合防治

  4.1種子消毒

  種子可用種子重量O.2%的40%拌種雙拌種,藥液浸種3 0分鐘,然后洗凈催芽。

  4.2 床土消毒

  苗床消毒以8 g/mz的40%拌種雙或40%五氯硝基苯與福美雙l:1混劑,加細土拌勻,取1/3藥土撒在苗床上,播種后,上覆2/3的藥土。對病床進行藥劑防治時,不要用瑞毒霉農藥,一般用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每隔7天1次,連續2~3次;或666.7㎡用30%百菌清煙劑0.25 kg、5%百菌清粉塵土l kg熏煙或噴粉。也可進行高溫消毒苗床土,如埋設電熱線,可將苗床升溫至55℃維持2小時,或密閉保護設施,并人工或太陽光加溫到50℃,堅持3天以上再通風。

  4.3 加強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加強通風等管理,加強幼苗鍛煉,防止幼苗徒長。苗床要注意保持土壤疏松,播種時不要把床土踩實,要加強通風降溫。

  4.4 預防病害發生

  預防黃瓜立枯病的措施,一是增強黃瓜自身免疫能力, 另一方面是施用保護性殺菌劑。目前,增強植物自身免疫能力的藥劑只有一類,就是德國和法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的,從海洋生物海藻里提取出來的海藻素,它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使病菌不易侵入, 同時也能預防很多生理性病害。目前生產上用得較多的是碧綠素。保護性殺菌劑應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使用。由于保護性殺菌劑施用時要求藥劑要均勻全面地附著在植物表面,且藥效時間要長才行,而一般的粉劑不易達到此要求,故應選擇劑型先進、且質量較好的藥劑。陶氏益農公司(原美國羅門哈斯)生產的大生富就是一種很理想的保護性殺菌劑,它的劑型較先進,粘性好(懸浮劑), 耐雨水沖刷,成本低(稀釋倍數可為600~800倍)。在各地使用后,深受廣大農戶歡迎。

  4.5 化學防治

  若苗床已發現少數病苗,在拔除病苗后,可選用惡霉靈、福美雙、百菌清、殺毒礬、普力克、瑞毒霉錳鋅、安克、瑞凡、金雷, 銀法利、科佳、凱潤等。

  發病初期可噴灑普力克、瑞毒銅、多菌靈、利克菌、甲基硫菌靈、百菌清等藥劑,或直接用藥液澆灌。也可用1 5%惡霉靈水劑45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l 200倍液或5%井岡霉素水劑1 500倍液噴灑,每7~1 0天1次,連噴2~3次。

  發病后可用53.8%可殺得2000稀釋2 000倍加云大120稀釋l 500倍或用25%惡霉靈600倍液、72.2%普力克600倍液噴霧防治,5~7天噴1次,連噴2~3次。

  如遇猝倒病與立枯病同時發生時,可噴灑銅銨合劑(用硫酸銅和碳酸氫銨1:5.5的比例,研成細末混勻密閉24小時)400倍液、70%代森錳鋅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25%甲霜靈1 000倍液或64%殺毒礬M8 500倍液,亦可噴灑40%五氯硝基苯500倍液、D801500倍液或70%敵克松1 000倍液噴淋。濕度過大可用干土或撒草木灰吸濕。若猝倒病與立枯病混合發生,可用千美水劑700倍液加卡多礬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淋。上午施藥效果好。

  4.6 生物防治

  病蟲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各種有益生物或生物的代謝產物來控制病蟲害。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比具有經濟、有效、安全、污染小和產生抗藥性慢等優點。

  4.6.1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謝產物 應用于立枯絲核菌的生防因子很多,其中包括真菌、細菌等。真菌有木霉、盾殼霉、粉紅單端孢、輪枝孢菌等。細菌如芽孢桿菌、腸桿菌、鏈霉菌、短桿菌等。另外的生防因子還有一種取食真菌的彈尾目昆蟲、線蟲中的燕麥滑刃線蟲、食菌性變形蟲、無致病性或衰退的立枯絲核菌等。溫室盆栽試驗結果表明,木霉菌株F45對黃瓜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因不同的處理方法而不同,其中以木霉菌株F45先施入土壤48小時,然后混入立枯絲核菌,再移栽黃瓜苗的處理效果最佳,防治效果達64.5%。通過對峙法測定了PDA平板上K7菌株及其殼聚糖酶對立枯絲核菌抑制作用,發現K7菌株和殼聚糖酶都能夠直接抑制病菌的生長,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嚴重度,是一株具有應用潛力的生防菌株。同時發現,不同濃度的殼聚糖酶防治立枯病存在差異,一定范圍內隨著酶濃度的增大,防治效果提高。推測K7菌株對立枯病的生防機制是通過產生殼聚糖酶來實現的。本研究首次提出了殼聚糖酶作為一種生防因子防治立枯病的作用機制。王剛等從大田種植的黃瓜植株根際分離出113株根際細菌,室內盆栽試驗測定了不同根際細菌對黃瓜苗期立枯病的生防效果,從中篩選出1株對立枯病菌具有較強作用的菌株06—83,防治效果為70.1%,優于多菌靈拌種的防治效果.分別利用形態學和生理生化方法對菌株進行了鑒定,發現06—83屬于熒光假單孢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利用滑石粉制備含有上述菌株的可濕性粉劑,測定了室溫保存條件下不同時期可濕性粉劑中所含細菌的存活能力,發現室溫保存120天后細菌數量仍達到10??cfu/g。

  4.6.2利用新型生物型農藥5%井崗霉素水劑。澆灌處理防治黃瓜幼苗立枯病用500~1000倍液;對播種后苗床,按每㎡澆灌3~4升藥液;田間黃瓜立枯病用500~1000倍液噴淋植株根部。

  多抗靈,是一種無公害農藥,對作物、人和牲畜都十分安全。使用時不但不會產生污染,而且會使葉色嫩綠,葉片肥大,有促進作物生長、抗衰老的作用,增產效果非常顯著。首先在播種前用1%濃度的多抗靈稀釋100--~150倍澆地,在出現l~2片葉的苗期,在莖的基部噴灑多抗靈,以后見到病灶就及時噴藥治療,只要認真對待就可以防止立枯病的發生。

  4.6.3利用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對由于真菌、霉菌引起的根腐病、葉霉病、立枯病、霉霜病、炭疽病等植物病害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微生物肥料采取以菌治菌,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植物病蟲害。可逐年減少農藥的用量,最終達到杜絕農藥的使用,達到生產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的目標,創立一個完全自然綠色的耕種方法, 實現農業經濟增長。

相關閱讀
香蕉交脈蚜的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桃樹缺鐵怎樣防治有效
油菜病毒病怎樣治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